清华沈阳教授发布《2014媒体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5年02月05日11:54  新浪传媒 收藏本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

  由新浪网主办的“2014新浪全媒体高峰论坛”,于2月5日在北京康莱德酒店落幕,会上,新浪网携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发布行业报告《2014媒体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以下是发布会现场实录。

  主持人:随着传播渠道的不断融合,现在优势的传播渠道到底在哪里,是在传统媒体的手上,还是在新媒体的手上,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还是在传统媒体的PC端,还是以前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可以说这样的渠道也在起着变化。包括我们新闻的生产方式,还有媒体人的思维,这种变化都是时时在发生着。年终岁末,新浪网携手清华大学,以大数据信息报告这样一种形式分析了这一重大的变化,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先生发布《2014媒体发展趋势报告》,有请沈教授。

  沈阳:我叫沈阳,非常高兴上午跟大家做这样的交流,我现在微信私号好友4千多,实际上是作为连接器用的,不是熟人的连接,是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连接,所以有需要我们还可以精准的定位我们的好友筛选一下。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我们微博的群当中的一种营销,比如我在做营销的时候可以把重量级的这些人筛选出来,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单独的内容投放,这个也是很有效果的。这里面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整个这次报告的分析涵盖了这样一些数据量,一个是7千多个微博的账号,2千多个微信的公号,还有1031个媒体APP的数据,2651个网站的数据。我们团队建构了一个新媒体指数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公开向媒体界也好、业界也好可用的两维一端的大数据的平台两维一端的大数据平台理论架构是各种评测的参数,我们有很多模型,比如有WCI微信的传播指数,还有BCI微博的传播指数,下一步我们还会做其他的指数,我们公式公开之后数据就可溯源了,或者数据怎么样是可以还原的,其中有一个人的数据漏了一条,比如说我应该排第12位,我们这样一套系统我个人认为把公式进行公开,做排名也好、分析的透明是有价值的。

  目前整个业态的形态,一个是介质的泛化,比如我家里面我小孩是经常用智能手环,我自己是不用的,他喜欢用,到学校用了之后每天放学回家之后就开始看,看自己今天在学校里面跑了多少步,有多大的运动量。后来我就在想,智能手环能不能作为一个介质呢?实际上也可以,包括智能的眼镜,比如Google眼镜,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第三方应用,就是当你开着汽车的时候,第三方应用Google眼镜就侦测你的上眼皮、下眼皮是不是在打架,发现在打架了,就提醒你是不是把车停在旁边休息一会儿。有人跟我聊,我们这一拨是不是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我觉得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关系也不是很大,因为我们整个技术是不断演化的,下面智能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空间可能会远远大于移动互联网。

  第二个问题,浏览信息的环境自由化。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种浏览到的信息实际上是由受众自身所掌控的,比如说它关注了哪些人他就可以看那些信息,如果他没有关注你他就不会看这些信息,像这样一种环境的变化也很明显。

  还有就是我们数据在整个新闻生产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传统媒体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就是你很难知道你的用户到底他的一个精细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现在即使是通过手机也基本上能够了解你是什么样一个人,比如说网上你经常在某个地方睡觉,这个手机马上就可以侦测出来,你整个晚上都在这里躺着没动,就知道这里就是你的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的新闻客户端要精准的对政府官员推送信息,完全可以把你们那个地区政府官员的大院标出来,你再推送信息的时候就知道政府官员大致的地域范围是什么样的,就可以进行定向推送。所以刚才强调的,整个数据对我们新闻生产的变革应该说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一点,包括微博、微信的这种兴起,包括甚至陌陌去年上市,这样一些平台的崛起,使得每一个个体它的新闻生产能力极大的得到了解放,所以有很多人说传统媒体机构生产内容的时候能不能玩得赢自媒体,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比较长的东西可能我们个人传统媒体机构是有优势的,但是一些情感化的东西自媒体的优势会更明显。所以在我们整个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些变化都在做关注。

  我们去看媒体有很多思维,跟媒体相关的有很多思维,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门户思维。我看了一下我们大量的传统媒体也好,他们上来就是做一个大的门户,这样一种大门户的思维是不是在今后他是适用的,我们现在可能更加需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小的战斗团队,这个小的战斗团队在某一个单点上是国内做到NO1,这个是我们非常急需的。我们现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什么?未来媒体的生态它的最基本的因子就是微媒和微号,就是说我们传统机构实际上的你也可以看到,开了很多微博账号、开了很多微信账号,也建了不少App,这就是微媒和微号,这个微媒和微号是我们整个媒介生态基本的原子,我们怎么样获得好的位置,关键你怎么正好这些微媒和微号的方式。现在很多媒体机构通过内在的组合方式组合这些微媒和微号,这是不够的,因为现在在媒体之外还有很多自媒体,还有很多达人,像这样一些人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种模式把它组合进来。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思维,比如文本思维,文本思维更多讨论的是因果关系,数据思维讨论的是相关关系,还有自嗨的思维,很多人把作品发出去了,媒体人比较讲究情怀,情怀这个词我觉得是双刃剑,他讲究情怀是一个好事,当然另外一方面他比较自嗨,比较自嗨反过来说,你是不是能够一定去把握住用户的这种反馈,这个是值得疑问的,所以我们可以去坚守一下这些思维之间的对比情况。

  我们也可以看到,微博和微信快速的发展,当然我现在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什么,微博还年轻,就是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身边的人不一定用微博了,确实是这样的,有些人不一定用了,但是你会看到微博里面现在最火的几个东西,第一是娱乐,娱乐明星的伙伴程度非常吓人,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有一个人发了一条微博,转发一下到了3000,他就爱特我,沈老师,帮我分析一下,为什么我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这么高,后来我一看,原来他点了一个韩国明星的名字,那些韩国明星的粉丝都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追星在哪里,主要还是微博上,所以微博有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年轻群体。第二个,时政意见的一些交流、交融和交锋,也主要是在微博当中进行一个短兵相接,在这一块,实际上对于我们媒体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再比如说,企业的这些名人,包括你发一些公告、一些声名,快速的发布一些消息,所以我整体上判断,虽然微博已经5年了,但是还是比较年轻的,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就是微信,微信的整体架构我们去分析一下,主要是基于这种他的点对点互动来衍生出来的一个比较纵深的结构,在这个纵深结构当中可能我们媒体人关注的是内容,实际上对微信来说最关注的是服务,因为只有从服务上面才能获得整个收益的最大化。作为他来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平台的广告化,比如说你这个微信如果上面跑了很多内容,这个内容费用他收不到,不就对管道化了嘛,如果你的内容没有经过他的渠道也被管道化了。微信核心的焦点在于服务,如果你做微信真正最有价值的是服务,你要去把这个服务做好,相对来说在微信当中空间会比较大。

  微信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到达了舆论热潮的这样一个高点,这个高点的到达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以前大家可能都会去表扬他,说各种好话,有舆论红利,但是现在随着微信本身成为了一个超级社会,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最近会有很多去针对他的一些挑剔的省委,这就意味着到了一定的阶段。

  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生产内容有VGC、PGC和算法产生内容,针对以上我们感觉到什么,我们以前受众看到的信息是由我们的编辑决定的,或者是由我们的社交网络决定的,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多的被算法所主宰。像有一些新闻客户端,它会去计算用户大概在1万个左右的属性,然后来给你推送相匹配的一些相关的信息。在这个里面我们根据刚才的这些样本的数据,我们目前对媒体微博它的整体内容做了一些分析,在媒体微博当中时政类超过了娱乐类的,在媒体微信当中时政的内容不是特别多,不像微博这么多,在媒体的App当中信息的提供者更注重舆论的一些服务,这是前面100名的基本数据。

  在媒体微博当中时政类媒体微博居首,你如果再进微博舆论场当中发现,你想获得特别大量的粉丝难度很大了,为什么?因为微博正在倾向于这种对头部越来越有利的格局,就是说中心化,你会发现比如人民日报发一条信息出来转发量还是很高,我也跟他交流,我的粉丝年轻人越来越多。微信里面生活服务类账号会更加收到欢迎,就是说在这种账号里面他的本地属性,再加上受众的感受,实际上对于服务是更加在意的。我前段时间问了一个美食类的账号,我就问他,我说你现在账号运营的怎么样?他告诉我,只要这个城市里面到酒店吃饭不用付钱,为什么?所有的酒店都希望他的美食类账号对他进行做广告。

  所以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我们看整个互联网发展过程的时候会发现,离互联网越近的产业现在发展的是越成熟的,离互联网越远的产业,实际上爆炸性的空间是越大的,什么领域离互联网是更远的呢?比如第一产业,农业,比如一之类的,这些领域我更建议大家,就是我们的媒体更多的关注这些领域,可能带来的空间是更高的。

  再往下面是服务型的媒体的App用户比较少,我们对这些媒体App也做了统计,我自己有一个感受是什么呢?比如说像我自己的粉丝在20万,我每发一条微博出来阅读量都能达到2万,如果我一天每隔半小时发一条,我整个受众量实际上是很大的。反过来说微信里面,像我们团队,微信的粉丝我大概有7个助力账号,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在48万左右。我们48万的粉丝可以去看一下,如果我的打开率比如说在5%,这是正常的打开率,5%实际上它的受众量才2万多,2万多你感受一下,如果我现在做一个App,如果你App的打开率,我们假定也为5%,你的下载量是100万,实际上你只有5万受众,也就是说你的App虽然下载量是100万,如果按5%的打开率来算,你实际激活用户就是5万人左右。这个时候你就要去思考了,我花这么多钱去做这个App值得不值得,所以这个地方我提了一个叫做,就是我们在超级App和自有App之间有存在一个均衡点,就是你要去思考一下你做这个App有没有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到底是多少,下载量达到多少,才能满足你的这种盈利需求,这是我们各个媒体需要认真去思考的。因为我问了一下,有的媒体集团,他们整个的App一个集团就开发10几款,实际上是分散了力量。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央媒在微博当中起主导自然,自媒体在2015年会演化成以群媒体的姿态出现的,现在微信官方政策对自媒体认证是比较多的,个人的认证基本上已经关口了,个人来说目前是没有认证的,这种情况下个人自媒体可能需要去寻求一个结盟也好或者说找到传统媒体来进行抱团,在这一点上世纪上传统媒体有一些机会。

  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传媒的大事件,比如“周一见”,给我们很生动的启示,就是传统媒体你有好的材料,实际上要尽快的发在网上,而不是握在手上,这样对你本身的品牌也好、销售也好不是有利的,如果利用这个事件来推你的App是有利的,如果说可以通过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营销来进行导流,这也是有价值的。澎湃新闻我个人观察是内容方面的微创新,不是非常明显的对我们整个新闻生产的一种变革,但是它的消息来的比较快,它具备比较强的移动生产能力,以及在移动网络当中找到当事人的这些能力。在这个里面还有很多大的一些事件,我们有一些跳过。

  整体上刚才看到,包括微博的营销,大家注意看一下,这种大V,比如韩寒,在自身电影营销的时候他用微博是用的非常到位的,包括我这里插一点,比如我们中央领导大家有没有关注,中央领导比如说习总的消息,往往都是通过微博先放出来的,最早的时候庆风包子铺这个事件是四海微传播放的,过段时间习总到哪里视察是另外一个微博先放出来的,他放这些信息源为什么通过微博来放?原因在于微博它是一种非常快速的及时的这样一种情感的快媒体,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种现象。

  这里面还有国际上的趋势,因为报告里面都有,我就跳过了。

  国际转型我们可以看到有几点变化,第一,整个数据快速的发展,数据新闻在过去一年当中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我自己接触到的网易的、新华的、新浪的、腾讯的,他们整个数据新闻都是放的非常快,我在清华刚好上数据新闻的课,我们自身的学生前段时间用数据新闻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做了一条,就是省委书记的一些统计,发出来之后到处都是侵权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数据新的技术,在整个媒体界的普及是非常广泛的。还有一点,经济新闻,经济新闻现在国内做的非常少,我觉得这可能是2015年的一个爆点,这是两个判断。

  在这里面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小的一些概括,比如动态本位,什么叫动态本位呢?我们现在的传统媒体人,包括门户网站,我个人觉得门户网站现在都有一点显老了,纸制媒体可以理解成古典媒体,门户网站可以理解是传统媒体,什么是新媒体呢?就是你本身的媒体带有O2O的、带有社交化的、带有情感化的这样是新媒体,在这种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本位是要变的,就是你的本位不能站在自身的纸媒上怎么救自媒,这个观点是错的,一定是想着我怎么在新媒体当中变革这个社会。所以我们看任何一个项目,首先是判断这个项目能不能真正的改变这个领域、提升这个领域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动态本位的概念。

  再往下面还有包括比如说个性化,个性化也是非常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任何东西应该说对你推送过来的东西都是个性化的,它不应该是普通大众所有人都看见的,也就是说今后会越来越分散。在这个里面区域当中会有很多机会,比如说在某一个地级市,只要你做一个微信公号、微博账号,能够把地级市覆盖,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这个里面未来我们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四点:

  第一,动态化。我们碎片的信息必然需要碎片的传播,必然需要碎片的思维,你生产过程也是碎片化的。

  第二,多态化。我们今后的媒体不会我就是一张报纸,肯定是一系列微媒和微号的组合,加上传统一系列的报纸、频道。

  第三,速态化。我们需要有大数据的思维,这一块恰恰是我们很多媒体缺乏的。所以你去看中央现在,每一次中央提出一个媒体融合或者这样一个政策的时候,往往在这一轮过程当中得到最大发展的是大数据公司,所以我们的媒体怎么样去结合大数据做更加深入的,不管是投资也好、整合也好,我个人觉得是必须的。

  第四,生态化。我们本身是要构造一个生态,不管这个是大、是小,总体上我们需要有更加和谐的、连接度更高的生态。

  从这些观点来看,新媒体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谢谢大家!我的报告就发布到这里。

  点击下载完整报告PDF版

文章关键词: 沈阳 报告 趋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农办:转基因大有前途 中国不能落伍
  • 体育詹皇23分骑士12连胜 哈登参加三分赛
  • 娱乐冯小刚再炮轰综艺电影:这是电影的自杀
  • 财经2015房地产政策市或再起:地方第三波救市
  • 科技中纪委:联通有领导以权谋私权色交易
  • 博客马伯庸:想远离癌症一定要知道的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14岁女生雅思考8分 出版24万字中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