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大众与明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方便。明星开始走下神坛,将生活的点滴分享给大众,或自黑,或卖萌,常常引起一众粉丝跟帖狂欢。明星们各显神通“抢头条”“搏版面”,大大增加了曝光率,网友享受了全方位消费明星的乐趣,也为明星的家务事“操碎了心”。一次又一次的娱乐狂欢正不断引爆舆论话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移动调查终端和问卷网,对187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1.4%的受访者直言现在各媒体平台的娱乐类新闻过多,56.8%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过多关注娱乐话题不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25.2%,80后占45.7%,70后占19.9%;男性占48.5%,女生占51.5%。

  51.4%受访者指出各媒体平台娱乐类新闻过多

  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尹师莹,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基本上追看了各家卫视所有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对她来说,双休日就是综艺节目狂欢日。尹师莹说,她追看明星真人秀主要是想知道明星私底下是什么样,是否与他们在影视剧中饰演的角色有反差。看完节目之后,她还习惯去搜索微博热门话题,看看其他人怎么评价节目里明星的表现。

  调查显示,57.2%的受访者经常看明星真人秀节目,35.4%的受访者偶尔看,仅7.4%的受访者从来不看。对于网络上的娱乐话题,23.9%的受访者会参与讨论,51.5%的受访者关注但不参与,24.5%的受访者既不参与也不关注。

  追了近一个季度的明星真人秀之后,尹师莹对这些节目的热情逐渐冷却:“真人秀节目太多了,在节目中,明星的每一个行为的含义都会被放大,甚至被刻意赋予某种意义。社交网站上,各位明星的粉丝和支持者们还经常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互相攻击。”

  调查显示,51.9%的受访者喜欢明星真人秀节目,23.7%的受访者不喜欢,24.4%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对于以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代表的“消费明星”现象,37.2%的受访者表示赞成,28.2%的受访者表示反感,34.6%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微博上的实时热搜内容不是热播电视综艺,就是粉丝顶上来的偶像动态。明星随便晒个照、卖个萌都是话题,恋爱、结婚更是大新闻,够粉丝狂欢好几天。”喜欢刷微博的彭晴晴感慨,除了一些较为严肃的新闻节目,其他节目中好像都有娱乐的影子。

  调查中,51.4%的受访者指出现在各媒体平台的娱乐类新闻过多,56.6%的受访者直言网络舆论场长期被娱乐八卦议题霸占,网络舆情成了网络“娱情”。

  54.0%受访者认为经纪团队的炒作是“娱情”汹涌主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娱乐议题受到大众的过分关注?调查中,54.0%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明星经纪团队的炒作,47.1%的受访者指出娱乐节目剪辑故意夸大矛盾以制造话题,45.3%的受访者指出部分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45.2%的受访者指出娱乐话题被人为操纵,41.5%的受访者归因于粉丝的盲目参与和维护。

  山西某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任强对记者说:“有一家卫视的剪辑真的太神了,利用拼凑的语言制造一些冲突感极强的情节,这期节目制造潜在矛盾,下期矛盾爆发,接着化解矛盾,把综艺节目做得像连续剧一样,不知不觉我就一直追着看下去了。”

  在彭晴晴看来,娱乐话题引起普遍关注是因为媒体上相关信息太多,有的媒体直接把八卦新闻当成头条推送。她告诉记者,有时为了避开娱乐新闻,她会故意几天不上微博,但是这个做法是徒劳的,网络编辑们会把明星的微博拎出来编成一条新闻发布,甚至配图配视频发成头条。

  “‘消费明星’一直以来都是常态现象,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的出现让娱乐产业又着实火了一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颖吉指出,网络上的公众话题,一般情况下只有利益相关者才会参与讨论。但是娱乐话题门槛低,人人都可以参与。而娱乐的舆论场背后,始终是互联网产业、娱乐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利益链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信息就是互联网的血液,如果信息量降低或不再传递,互联网产业就不复存在。娱乐产业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普遍利用网络平台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时间,比如在微博等平台传递娱乐话题的信息,让大众参与进来进行争论,以维持自身发展。”王颖吉说。

  在受访者看来,娱乐话题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还包括:网民的狂欢式参与(23.5%)、娱乐事件越来越具有戏剧性(21.0%)、公众以此逃避现实压力(16.7%),有的人希望获得偷窥快感(16.2%)等。

  56.8%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沉迷娱乐话题不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

  尹师莹对记者说,她很不理解一些粉丝为维护偶像在网上相互攻击、破口大骂。在她看来,对于明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涉及道德、法律的话,大家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就好了,没必要争得天翻地覆。

  任强认为,互联网出现以前,信息扩散范围和速度有限。现在有了网络,信息量增大,传播更加快捷,在网民的参与下,什么事情都能放大,一件事情可以被不断深挖,大众好奇心不断被激起。

  当下,参与“娱情”讨论人中年轻人居多。青少年沉迷娱乐话题会带来哪些影响?调查显示,56.8%的受访者认为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6.5%的受访者认为这不利于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36.3%的受访者认为“娱乐骂战”会让青少年受到网络暴力文化影响,31.3%的受访者认为这会让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人隐私,28.4%的受访者指出娱乐狂欢过后精神会更加空虚。

  “网民的参与就是在打口水仗,争不出什么真相。”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大三学生韩佳欣认为,真人秀再“真人化”,仍然有“秀”的成分,明星给观众看到的言谈举止正是其希望呈现的个人形象,争论真假并没有什么意义。

  王颖吉认为,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匿名化的特点,本就不适合传递严肃信息和进行严肃讨论。“‘娱情’不断扩散,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虽然娱乐产业的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和正常生活为代价的,但是人们沉浸在消费娱乐明星的快感之中心甘情愿。就像尼尔·波兹曼(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编者注)提到的,电视是‘笑容满面的敌人’。如今互联网这个个人化的平台因为没有了电视的把关人笑得更加灿烂,自然‘娱乐至死’的程度也大大地加深了”。

  “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应该得到修正,但是修正非常困难,即使一定的行政措施也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过不了多久娱乐产业和网络中的娱乐话题就会再次成为焦点。”王颖吉指出,大众的注意力已经被电视和网络上的娱乐节目吸引,对于娱乐话题的讨论和追踪有了更多的兴趣和需求,接着就会有相应的产业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娱情”泛滥的现状,56.2%的受访者建议对娱乐圈炒作行为进行规范,50.2%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娱乐类节目进行限制,45.2%的受访者认为大众传媒应自我约束,44.2%的受访者建议公众理智参与,37.1%的受访者希望社会创造更多高品质精神生活产品,14.5%的受访者认为情况的改善可以依靠社会的自我净化。(王品芝 马越)

相关阅读

僵尸肉反转剧不能比谁嗓门大

只要是过期的肉,四五年也好、四五十年也罢,叫僵尸肉也好、过期肉也罢,都是不安全的肉,所以,僵尸肉剧情,应该回到真相的探究上来,而不是比谁的嗓门高,谁的腕劲大。

究竟谁在刻意炒作花木兰?

在批评贾玲恶搞花木兰前,听说过“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人有多少,还真是未知数。即便现在,这个研究中心连自己的网站也没有,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他们突然冒出来抗议贾玲的小品。这样的抗议,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木兰形象,有何资格替木兰维权呢?

老人公交车上咋不打小伙子?

这个老人除了有一种“专检软柿子捏”的心理外,更是在模糊一个概念,那就是将道德等同于法律,将权益等同于自己的权力。以维护自己权益的名义“专检软柿子捏”,这不是维护社会公德而是在欺负人,这些老人们之所以“有选择”的“维权”,更是因为小伙子他们打不起,也不敢打。

让公务员周六上班是违法之举

在劳动者权益普遍不被尊重的现实语境下,强调保护公务员群体的法定休息权就成为一件令人纠结的事情,呼声过大还有“为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嫌疑。问题是,若政府对体制内“自家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做到充分尊重,遑论尊重体制外更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美国有没有袁立说的泳池规则
  • 谁该为赵作海出狱后的连环悲剧负责
  • 真实历史中的花木兰到底是什么人?
  • 为什么大家要开始追怀五十年代?
  • 《小时代4》是时代的开始还是终结?
  • “引起男士注意”是件正经事
  • 实拍:瑞士皮拉图斯山的唯美黄昏(图)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