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六章》 描绘电视版“清明上河图”

2014年01月28日17:13  安徽卫视
淮河淮河

  历史悠久,唱腔优美的皮影戏为何能够诞生在淮河流域的桐柏?

  少年剪辫子的“成人礼”为何只在古城亳州流传了千年?

  红薯、豆子经过怎样传统的工艺,才加工成大家喜爱的粉丝、豆腐?

  历时五年筹划和拍摄、遍访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行程超过两万公里的安徽广播电视台六集高清纪录片《淮河六章》即将于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

  19次修改文稿 打造电视版“清明上河图”

  如果说一本厚重的文稿已经让人感觉“耗尽心血”“费时费力”的话,那么《淮河六章》的总导演于继勇真是诠释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早在正式拍摄之前的2008年写就第一版文稿开始,一直到定稿开拍,一部文稿竟然前后重写修改了19个版本之多。

  《淮河六章》的创意来自于这条河流身上浓郁的传奇色彩,在它流经的地域里,诞生过老子、庄子,而孔子诞生的地方,也属于淮河的支流流域内。在淮河流经的亳州古城里,还出现了一代枭雄曹操和神医华佗。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和传奇,与淮河紧紧拴在了一起。

  对于纪录片来说,总导演于继勇坦言自己是个“新人”,从报纸转行做电视,就是为了将“把淮河的历史故事拍成纪录片”。为此,他阅读了30多部关于淮河水利、战争、经济和人口迁移的书籍。在正式拍摄的三年里,一幅淮河水系地图一直带在他身上,所以他说自己现在是淮河流域的“活地图”,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淮河水系所有的二级支流。

  从最初的宏观历史叙事转向了聚焦淮河流域小人物的故事,记录淮河流域劳动者的真实生活的画面,《淮河六章》所呈现出的,堪称一幅电视版的“清明上河图”。

  聚焦淮河普通人 平凡的故事最动人

  为什么少年剪辫子的成人礼在江南没有,却在千年古城亳州依然流传?为什么外地他省也有凤阳花鼓、皮影戏,但却真真确确是从凤阳、桐柏诞生?

  为什么《淮河六章》没有过多大气恢弘、烟波浩荡的壮丽场景,却常将镜头定格于淮河边新船试水的船民、买豆腐的汉子?

  《淮河六章》避开了宏观的历史叙事和奢华的人文风光,却试图通过聚焦现实的淮河人生动的生活图景,去展人类之于淮河馈赠的感恩。

  一个勤劳朴实的做豆腐的汉子,希望儿子能够圆梦改变人生的希冀;戏班管家不停教授子女唱戏,学一样挣钱的本事好到城市生活,却又不舍他们离开的纠结;皮影唱戏人说自己唱皮影一年收入1万,根本养不起两个上中学的孩子,然而又难以割舍心爱皮影的悲怆……

  在先期举行的看片会上,很多观众,不管是出生成长在淮河两岸的家乡人,还是熟悉淮河、知道淮河的异乡人,都被这些朴实勤劳的小人物故事所打动。这些鲜活的人物,撑起了《淮河六章》朴实而深刻的生命哲学。也勾起了观众对于家乡事、家乡人深深的回忆。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有单位公款赴巴西考察老干部问题被查
  • 体育FIFA判申花赔德罗巴超8000万
  • 娱乐徐若瑄6月嫁小男友做继母 将定居新加坡
  • 财经江苏首富朱兴良行贿被逮捕:跟官员走得近
  • 科技腾讯阿里火拼打车软件或违规
  • 博客方舟子:“中国雨人”是不是数学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给中学女生的恋爱箴言:别让傻瓜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