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话:黄金周岂是“黄金”两字了得?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0日00:39 人民网 |
据报道,在黄金周之前,有的专家就提出一种新奇的论调,那就是“十一”期间,游客会进行“报复性消费”,黄金周肯定会井喷。但是否是报复性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专家们还是基本言中了,客流毕竟一时汹涌得让人咋舌。 根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仅10月1日,全国99个主要旅游景点就已接待旅客155.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5.8%。虽然过去一周的出游人数并未出现人们预想的“井喷”行情,但各旅游景点连创接待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的历史新高的事实证明:“黄金周”依然拥有“黄金品质”,对众多商家而言仍是炙手可热的商机。交通业、商业零售业等等,一下子似乎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周”。有报道说,单从上海几个著名商业中心附近自动取款机的交易数量就可以看出“购物天堂”的火爆——黄金周的头两天,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设在“徐家汇商圈”的一台机器每天要“吐”出100万元的现金。(参见10月7日新华网报道)其实,这也成了多年来黄金周的“寻常”风景,不足为奇。然而,黄金周被浓缩成了干巴的数字,却隐含着危机。 思考之一:旅游的的真正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旅行游览。说得具体一点,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进行观光、娱乐等活动。旅游者到异地主要是参观、游览名胜、风景等,获得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和满足。传统的规定强调旅游的娱乐性、审美性和非功利性等心理动机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旅游的内涵也在发生质的变化。“从前个人的、随心所欲的、自由自在的徜徉山水的审美活动,正在被群众性的、由旅游工业所操纵和组织的、参观景点的消费活动所替代。旅游正在丧失它本真的含义。”(参见吴国盛《旅游断想》,《方法》1997年第3期)如今谈到旅游,经济的功能被过分地关注,但如果忽视旅游的文化审美等其他非经济功能,忽视游客的满意度,现代旅游业势必走上歧途,前景暗淡。有人说,自从实行黄金周,我一个都没休过,每次都像打仗;有的甚至对“假日旅游”产生恐惧,认为假日出游就是“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是花钱买罪受,不如呆在家里逍遥。何况,不同季节风景各有千秋,相应地不同时令的旅行佳地亦处变换中,因此大家每年集聚在固定的所谓黄金周中游览,时间一长,未免有单调索然之感。可以说,那种过分地渲染和夸示黄金周“井喷”现象的做法,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悖离了旅游的真正实质和意义。 思考之二:旅游“井喷”现象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吗? 君不见,环境危机、消费超重等各种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日趋严重,这些都与人类不合理的生存态度、需求定位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干系。在“井喷”式的黄金周旅游中,不仅旅游的审美体验等功能等被大大削弱,旅游资源同样也受到戕害,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据报道,世界古遗迹基金会9月24日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长城因自然破坏以及游客过多、破损严重而入选。中国在名单上上榜的其他四处遗址是:河北承德的普宁寺、河北一处明代驿站、上海犹太会堂和甘肃天水民居。全球评选出100处“最濒危遗址”,中国竟独占鳌头,整整占去二十分之一的数量。有识之士忧虑地指出,长城之所以忝列“最濒危遗址名单”,与其承受的游客数量过大等问题大有干系。另有报道说,与往年相比,今年黄金周人们出行方式最大的变化是自驾车出游的比例大幅增加。但自驾游对旅游、交通等各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如何让城市的交通与日益增加的私家车相配套,景区如何为自驾游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旅行社能否在协调组织自驾游食宿方面开发更多的项目等一系列矛盾突显出来。随着自驾游的增大,要在如此“井喷”式的黄金周中解决这些矛盾,恐怕是很难的。还是要提倡落实公休假,将短期集聚的旅客人数分流,是为上策。可惜,这样的看法提了多年了,但难入决策者的法眼,提上议事日程。有专家提出黄金周最终要消亡,笔者认为,这是精辟之见。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