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鼓励打工子弟上公办学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1日02:04 京华时报
  作者: 葛柱宇来源:
龙新民代表
  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问题,是本届两会最受人关注的话题之一。昨天,本报记者就该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

  记者:北京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持什么态度?

  龙新民:北京市现在的小学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接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我们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到北京的公办学校上学。事实上,目前已经有17万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占在京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71.4%。

  记者:通过什么样的措施鼓励他们到公办学校上学?

  龙新民:入公办学校后,北京市减收了原来的借读费,这些学生和北京市民子女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但流动人口有不同的层次,对于生活比较困难的打工子女,即使提供优惠条件他们也可能负担不起。

  记者:北京如何对待打工子弟学校?

  龙新民:现在北京仍有6.8万学生在流动人口自己办的小学上学。对于流动人口自己办的学校,我们要求:第一,这些学校要经过批准,是合法的;第二,要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要有规范的教室,要有一定的师资,要有安全措施的保障。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略低一些。但客观讲,这些学校中部分学校条件较差,将来要逐步整顿,对于办学条件差、安全没保证的学校将来要停办或限期整改;符合条件的学校,我们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打工子女就读北京的中学存在哪些困难?

  龙新民:从接收外来人口上学能力来讲,问题不大,但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特别是示范高中完全敞开有困难。因为人人都愿意上这些好学校,但收费对低收入的流动人口子女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户口问题,上了北京高中后不能在北京考大学,毕业后还要回到外地考大学,而很多地方的录取分数比北京要高,在北京读完高中回去考大学不一定合算。

  本报记者 葛柱宇 文

  本报记者 赵 勇 摄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