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机遇和挑战专题 > 正文

一家之言: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三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02:19 新京报

  新京报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近乎没有答案的问题。所有试图为“三农”开药方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人多地少的资源制约。

  但如果我们能放宽眼界,将“三农”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情形就会完全不同。“三农”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过剩。但劳动力也是资源,只要为劳动力找到出路,就等于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办法。资源总是稀缺的,在中国看来是过剩的、不可能完全消化的劳动力,放在整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就可能变得不再过剩。环顾全球,像中国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固然不少,但像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地多人少的国家也很多。资源有了互补性,就有了优化配置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输出劳动力上想办法呢?

  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能在农业领域展开跨国劳务合作,让中国的农民租种外国的土地呢?

  实际上,东北地区的农民和俄罗斯之间已经有了类似的合作。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量土地闲置,而中国农民又素以吃苦耐劳著称,两相合作,不仅使俄罗斯赚到了地租,也使中国农民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类似的合作,完全可以推广到别的国家。

  这不是天方夜谭。限于国界障碍以及福利制度,要上述国家接受低素质的移民很难,但如果不涉及移民,接受佃农合约就要容易得多。我们既然可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自然也可以直接出口廉价劳动力。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出口农民,但也可以理解为进口农地,不管怎样,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

  这也不是通常的劳务输出。一般的劳务输出,都是以工资合约的形式,而农民的输出却不然,最好的合约安排,可能不是工资和约,而是固定租金合约或分成合约。在佃农历史上,农民与地主的确以这后两种合约为主。

  安排农民出国种地,不仅可以解决过剩农民的出路问题,还可以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那就是由中国农民租种国外闲置的农地,生产的粮食可以返销中国。出口农民的同时,也进口了农地,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举两得的安排。

  在国际贸易史上,商品贸易总是相对地容易,而要素流动就比较困难。而在要素流动中,又以劳动力的流动最难。原因不难理解,任何涉及人本身的安排,总是有着种种经济之外的难处。可幸的是,今天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规则是鼓励商品和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这就使以上的安排不仅划得来,而且行得通。

  当然,纵使在全球化的时代,政治的壁垒也依然存在。所以,要达成以上的合作,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相关的国际合作,必须由中国政府和目标国政府先行达成某种政府间的协议,构建一个合作的制度框架,扫除跨国交易的种种障碍,确保合约的签订与履行能够顺利进行。之后的事,则完全可以交由农民、企业和外国农场谈判解决。一旦合作的大门打开,强大的需求一定可以推动相关的合作大量开展。

  关起门来看“三农”,三农就是一个死结;只有打开国门看“三农”,以全球化的目光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才能柳暗花明。(此文观点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点拨和启发,笔者在此表示感谢)冀志罡(来源:新京报)

  相关专题:全球化给世界带来机遇和挑战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汤尤杯中国捧回双冠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