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秀美外表背后的坚定信念(1)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15:45 《人物》杂志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告别时刻》CD封面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女人。”对巨星莎拉·布莱曼来说,她的背后站着两个男人,他们是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韦伯和大制作人弗兰克·彼德森。

  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韦伯依据英国大诗人艾略特的长诗创作了划时代的音乐剧《猫》。当时又跳舞又唱歌的布莱曼参加了《猫》剧演员的选拔,由于她舞功和嗓音俱佳,被韦伯看中,于是她成了《猫》剧组首演的原班人马。现在,每天有数十个《猫》剧组在世界各地上演同一版本的《猫》,5月前后,北京人民大会堂就上演了10场。

  有人说布莱曼是《猫》剧里《回忆》的首唱,这是不准确的。在当时的剧组里,她还不是女一号,唱《回忆》比她有名的还有好几个,比如说芭芭拉·史翠珊的演唱会,重头曲目就常常是《回忆》。但后来,布莱曼成为巨星后,再加上韦伯五十大寿纪念音乐会,布莱曼又唱《回忆》,于是人们误以为她就是《回忆》的首唱。

  不管怎么说,第一次合作,布莱曼会放电的大眼对韦伯张开了情网,没多久,布莱曼当然成了唱《猫》剧的主力。

  但大眼妹与韦伯恋爱的目的不仅是要成为《猫》剧的主角,她要让韦伯为她量身定位一部新的音乐剧。上面提到,芭芭拉·史翠珊所唱的《回忆》太过轰动,所以布莱曼的锋芒自然无法与之匹敌。韦伯就像海上的水手迷上了仙女的歌声一样,在布莱曼的情网里堕落,是幸福的堕落。结果又一部划时代的音乐剧《歌剧院幽灵》出自韦伯笔下,布莱曼是当然的女一号,一个借助幽灵的帮助走向辉煌的歌剧女伶克里丝汀。韦伯这位伯乐为布莱曼这个千里良驹铺设了一条成功大道。

  那是1984年。

  1985年,她和韦伯正式结婚。同一年,她在伦敦、纽约担任韦伯创作的古典作品《安魂曲》的首演,与她一同主唱的男高音是多明戈。同时她因这个作品的演出获得格莱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的提名。

  1988年,《歌剧院幽灵》首度于美国百老汇演出,布莱曼的魅力继而征服了新大陆。可以这么说,《歌剧院幽灵》在视觉及听觉的创造上,让观众叹为观止,也让这对夫妻的名声冲向了云霄。布莱曼的音乐表现,惊动了世界,一举奠定了她在乐坛的地位。但她是韦伯的妻子,人们总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布莱曼的成就。那就是说:“你不就是韦伯的新欢吗?这角,换了谁都能唱红。”真难受,布莱曼红也红在韦伯的影子里。

  与韦伯相提并论,这是多少女艺人梦寐以求的事,但对大眼妹莎拉·布莱曼而言,韦伯的光环,就像是被摩丝或 哩水喷过的头发一样,虽光泽抢眼,但看起来是假的。

  这也是被定型的悲哀,大眼妹宛如一个装扮华丽的公主,端庄典雅,但必须走在韦伯铺设的红地毯上,无法自在地雀跃。她走了一段十分艰辛的表演路程。韦伯的作品虽然再适合她不过,每一个音符仿佛都是为她而设,但韦伯太耀眼了,他让身边的人都相形失色。尽管韦伯的初衷并不想遮住大眼妹。

  其实,换一个女艺人,或许巴不得一辈子靠着韦伯。可布莱曼的血液里天生就有不安分的基因,这或许来自她那有印度血统的母亲。母亲将印度能歌善舞的传统带到了英国,但她没碰上韦伯这样的伯乐,她的丈夫,也就是布莱曼的父亲是个房地产中介商,没什么艺术细胞。于是,布莱曼的母亲一直就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歌舞演员,她的舞姿常常是夜总会里客人下酒的佐料。

  1960年8月14日,布莱曼出生于英国伦敦。母亲发誓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明星,愣让她3岁就学习跳舞。稍大一点,便进入埃尔姆哈斯特芭蕾学校进行正规的舞蹈训练。13岁,就在皮卡迪利剧院参加了戏剧演出。看来,未遂族母亲用心良苦,她想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未成年的布莱曼常常在母亲的“驱赶”下不停地赶场。16岁时,终于在电视节目《Pan s people》中担任群舞之一。虽然只是群舞,但那是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再加上她眼大舞艳,终于被一个组合发现。她18岁加入了Aroene Phillops舞团的Hot Go ssip,开始是跳舞,后来成为主唱,由她主唱的《 I lost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uop》获得她生平第一张全英Top 10单曲。

  这以后就有了她和韦伯的相识,出演《猫》、《歌剧院幽灵》等经历。她母亲的梦想实现了,但布莱曼不安分了。她离开了韦伯,她要寻找自己的歌路。

  布莱曼离开韦伯后,陆续出了几张专辑,也频频参加各种演出,只可惜影响有限。没准她真成了《歌剧院幽灵》里的克里丝汀,没有“幽灵”的照耀她将黯淡无光。虽然她也与三大歌王之一的卡雷拉司合唱1992年奥运会主题曲《Friends For Life》,但依然只是蜻蜓点水,并没有为她带来辉煌的成就。

  布莱曼来中国演出之前,曾在英国接受中国大陆记者的采访。记者们总爱提及她和韦伯的婚姻与音乐上的合作,但她总是回避,最后回避不过,她说:“我认为那一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是我一直是一个多方位的歌唱家,不是专门从事音乐剧演出的音乐家,所以,在我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音乐剧的道路是十分短暂的。我的全部艺术经历已经有25年,这短暂的美妙生活让我非常享受。”

  我曾经调查过数十位大师级女艺术家,如果在爱情和艺术之间只有一种选择,要什么?绝大多数人选择艺术。布莱曼更是极端的例子。虽说她极少在公开场合谈及她和韦伯的关系,但他们分手的真正原因是,她在艺术上已经没有提高了。

  直到布莱曼遇到了她命运中的第二个男人,弗兰克·彼德森,她才走出了韦伯的阴影。

  1996年,布莱曼和盲人歌手安德列·波切利合唱《告别时刻》,唱片推出之后,创下全球一千万张的销售业绩。定位在流行与古典的模糊地带,是专辑成功的原因。同时男女声高音交相辉映,让作品更具后劲,到此,布莱曼应该说正式告别了韦伯时代,走向属于她自己的时代。这一切,都是彼德森策划操作的。

  其实这首歌早先是波切利的独唱作品,但很多人并不知晓。德国的拳王马司克想在世界杯后告别拳台,他每次出场,总喜欢找好听的歌。彼德森运作,布莱曼得到这个机会。她听过波切利唱《告别时刻》,于是邀请波切利共同演唱这首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加以演绎。

  结果,那场拳击赛以德国拳王马司克的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拳击场响起了《告别时刻》的歌声,全场观众无不动容,为拳王的命运,为布莱曼和波切利完美的歌声。

  《告别时刻》真是百听不厌。结尾前的那一段合唱,高亢中再有起伏,男女声相缠而又互不侵犯,超过10秒钟的高音结尾更是振动人心。

  布莱曼的生活正在蜕变,彼德森帮她出了专辑《永志不渝》。1998年12月,又帮她出专辑《重返伊甸园》。在这张唱片中,布莱曼显现了走出“幽灵”阴影的强烈企图,自己主导专辑制作方向,其中的三首歌她参与了歌词的创作,而且歌曲风格的变化,也不同以往,除了她自己深爱的古典咏叹调之外,也选择了各种优美的歌曲重新诠释。

  其中就有席琳·狄翁唱红的《My Heart Will Go On》,布莱曼重新以咏叹调的方式演唱,气势恢弘,听者的感受好比被电流从不同的地方击中。

  生就一双美丽大眼的布莱曼,绝不是舞台上的一个花瓶,秀美的外表背后有着一颗坚定的心,不论跟谁,哪个时期,从未背叛儿时的梦想。她一步步经营自己,将兴趣与天赋完美结合,赚了名利,赢了爱情。如同一只花蝴蝶,布莱曼在跨界的领域里这边停停,那边站站,美化了每个停过的地方,让那些想一窥古典音乐殿堂的人有了好向导。

  布莱曼的高音和其他女高音的不同在于,她的声音特别细致,却似无极限,总能在最高处,让人以为这已经是顶峰了,没想到转个调,她又向上探升,而且越高处越发亮。

  布莱曼的路越走越顺,2004年4月,又出唱片《月光女神》,2003年5月发行最新专辑《一千零一夜》,这是以中东传说为基底编织而成的一次音乐的奇想之旅,整张专辑呈现出来的是广袤的沙漠、无垠的空间以及一种平和而充满灵性的感觉。这张专辑是布莱曼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不但展示她作曲方面的才华,她充满热情的创意构思以及举世无双的天籁歌声也都在其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毫无疑问,布莱曼是当今第一跨界天后,标准的万人迷。

  但布莱曼不愿称自己是跨界音乐的领军人物,她对中国的记者说:“在我看来,跨界音乐这个词更像是唱片公司为了商业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叫法,这种音乐风格其实很早就已存在,像上个世纪60年代甲壳虫乐队,他们有些唱片也属于这一类型,其中你可以听到弦乐的编配,甚至有古典艺术的介入。

  “我经历了音乐剧阶段、歌剧阶段和流行歌曲演唱阶段等漫长的经历,到了我事业的某一阶段,我就会自然地把我的音乐中最精良的元素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一种东西。对于艺术的选择,我不会把它们分为古典的、摇滚的,或是其他什么风格,哪些音乐适合我,我就拿过来。”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