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文件解读:稳健财政政策也积极(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16:24 东方网 | ||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安排,实施七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05年正式退出,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不少人担心:财政政策转型是否就意味着今后财政政策“不积极”甚至是“消极”?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林兆木表示,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不是说在宏观政策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减弱了。因为财政政策作用有多个方面,除了总量方面的作用外,调整经济结构的诸多方面也要靠财政政策来推动。现在还要继续发行一部分国债用于投资,主要用于调整结构、加强农业、西部开发等薄弱环节。另外,正在建设的国债项目也还要一部分国债资金继续支持。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绝不等于财政政策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无所作为。相反,财政政策要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巩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财政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将发挥得更为积极。权威财政专家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及时主动调整财政政策,财政调控转向时机是积极的; ——财政政策由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控为主,注重解决经济社会不协调、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协调等深层次结构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积极的; ——财政政策由主要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是积极的; ——财政政策通过大力支持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减少体制复归倾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积极的; ——财政政策坚持增量平衡,相对稳定赤字规模,注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主动防范公共风险也是积极的。 具体来看,根据今年的财政实际运行情况,虽然今年中央财政预计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00亿元,但加上上年结转的近500亿元,2005年实际可安排使用的规模为1300亿元左右,同时拟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基本保持了中央的投资调控力度,能够确保重点、重要、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将“积极”地支持地区均衡发展。中央财政将通过积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中西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不仅通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取消农业税进程,而且还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将继续加大;特别是从2005年起,中央财政将实施“三奖一补”政策,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从而有效促进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稳健的财政政策将“积极”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财政投资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转向公共领域,给社会资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财政保持税制公平统一,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和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选稿:黄蒙磊作者:齐中熙、张旭东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