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过度包装: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奢华包装说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15:17 中国广播网 | |
是买月饼,还是买包装? 中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包装”,一个主要用于保护和保鲜商品,并增加商品外部美观的,流通环节中最后一道“服务”,如今却是“喧宾夺主”,大出风头。 都是“包装”惹的祸 180克燕窝缠着丝绸,躺在镶着24K镀金的“双龙戏珠”的精致木盒中;五六块月饼被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是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每生产1000万个纸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如此看来,那些“见怪不怪”的过度包装已经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构成威胁,更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月饼越做越小 包装越包越大 当前部分商品出现过度包装,其中月饼、保健品、茶叶、化妆品等属于“重灾区”。以月饼市场为例,据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调查,月饼包装存在四方面问题: 月饼包装材质名贵。月饼是传统食品,即使作为礼品,其主体也应该是食品而非包装。但个别月饼包装价值超过月饼,有的月饼包装材料选用红木、水晶等名贵材料,大大超过月饼本身的价值,造成包装过度和浪费。 月饼包装普遍偏大。有些月饼包装过于豪华且多重包装。如月饼先放入塑料衬托,塑封保鲜后装入月饼盒,盒内还有填充材料,再用大箱运输,最后零售时还要配备拎袋,前前后后共有五六层,消耗了较多原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 月饼伴侣喧宾夺主。月饼是我国中秋节庆的传统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向礼品化方向发展也无可厚非。但是在高附加值的驱动下,月饼的伴侣越来越多,“搭配风”越刮越盛。名酒、洋烟、高档茶叶、高档茶具、名贵人参、银质刀叉等食品和物品,使月饼这种中秋佳节传统食品的属性被异化。 盒装月饼价格逐年攀升。奢华包装带来高得离谱的月饼价格。据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统计,近年来上海市场月饼礼盒的最高价逐年攀升,2002年仅为588元/盒,2003年为688元/盒,2004年达到1888元/盒。而2003年中秋节,国内更曾有标价31万元的“中秋月饼加住房”;2004年中秋节曾有卖价18万元、内含一件纯金金佛的月饼礼盒。 适度包装——还包装应有的功能 “一方面,既要限制‘过度包装’;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因陋就简。”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庄英杰表示,当前社会上反响强烈的过度包装,主要涉及保健品包装、食品包装和日用化妆品包装。而从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商品的包装还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时常可见,尤其是食品领域还存在大量“简装”,甚至“裸装”现象,形成食品安全隐患。 专家指出,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包装,耗用过多材料、体积过大、用料高档、装饰奢华,超出了包装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装饰功能过剩,在包装性质上有夸大和欺诈之嫌。 庄英杰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商品包装的机构,过度包装的科学界定标准亟待制定和完善。“如果不区别对象‘一刀切’,容易忽视包装保护商品的功能,忽视包装在国内外市场营销中体现价值的需要。” 专家建议,区别不同重点行业试行制定包装“过度”的标准;根据不同销售对象和用途,采取精装、简装等不同类型的包装;坚决抵制欺骗性包装,并给予必要的惩罚。同时,从包装设计源头抓起,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鼓励采用可循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有些瓶罐类包装产品,如洗手液用完之后,应该鼓励消费者购买简易包装、替换包装的液体倒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废弃物。 杜绝奢华包装还需“尺子”和“鞭子” 近年来有关豪华月饼包装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大消费者对月饼等商品过度包装和异化现象提出质疑和批评。 在上海,由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会同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上海市烹饪协会、上海市食品协会、上海旅游行业协会饭店分会,共同研究解决过度包装问题的方法,且制定出行业自律的“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目前已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实施。这一办法对月饼适度包装作出了具体说明,即包装材料适宜、保护功能得当、盒装月饼纯化、体积容积适量、包装成本构成合理、标识标签准确等六方面。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说:“其中,实质性的规定有4条。”这4条规定分别是:规定不用木材作包装材料,更不用红木、水晶等名贵高价材料制作月饼盒;规定月饼盒内不放其它商品,纯化月饼市场;规定月饼体积在月饼盒总容积中所占的比重应大于20%;规定月饼包装总成本不高于盒装月饼零售价格的20%。 专家指出,过度包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传统食品功能异化,甚至成为行贿、炫耀的载体,很大程度是由于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造成的。因此,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彻底加以防范和治理,很可能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 采访中,一些生产厂家对记者表示,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办法”“规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是否有效尚待检验。包装作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如果用行政命令强加限制效果不一定理想,相反,如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则会更加灵活、实用。譬如,征收消费税、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实行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进行成本测算,从而作出合理的选择。责编:邱翔 相关专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