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神龙探天:杨利伟为何没登上神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2:15 北京娱乐信报

  记者从中国航天员中心得知,我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这次没有参加神舟六号飞行航天员乘组选拔。目前他担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负责航天员的训练和选拔工作。

  还有可能再次上天

  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说,我国航天员目前都在40岁左右,是执行飞行任务的黄金时期。我国载人航天发射时间间隔大、任务密度低,航天员上天的机会不多。但他们个个都完全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尽可能在有限的任务机会里多让几个航天员上天。

  陈善广说,由于杨利伟是目前惟一有过飞天经历的航天员,他更重要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和帮助队友。将来随着任务增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杨利伟还可能再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航天员的退役年限目前正在讨论中。被问到是否每个人都有上天机会时,杨利伟对记者说,至少神七任务还是由我们这些人来完成,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就没有机会执行任务了。

  给了航天员很多建议

  杨利伟说,从神五到神六,我的角色有很大变化。这次神六飞行,我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和参与航天员乘组选拔和训练的全过程。我的战友们都很优秀,他们都具备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

  因为我有过太空飞行的经历,而且这次的选拔训练中我又完全是旁观者,所以我会发现更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细小问题。我会告诫他们需要注意什么、完善哪些环节,还会给他们一些训练方法和个人操作上的建议。

  杨利伟在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完后就回到北京指挥控制大厅,与4名梯队航天员以及其他航天员一起全程值班,给在天上执行任务的乘组提供心理和技术支持。杨利伟对记者说,因为对于飞船在天上的全面情况,航天员是最了解的人,所以说,执行神六任务的实际上是全体航天员。这种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比技术人员和心理教练更直接、更有效。

  

神龙探天:杨利伟为何没登上神六

  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 新华社发神六可靠性超过航天飞机

  不会出现防热瓦裂缝的故障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机身上数万块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长征火箭首次装上千里眼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神龙探天:杨利伟为何没登上神六

  这是从千里眼中看到的火箭飞行瞬间 新华社发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这些数字并不直观。通过这次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

  张智说,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镜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个摄像头镜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两个摄像头的分辨率,相当于普通电视机画面的效果。堪称真正的“现场直播”。

  神六为什么抛掉逃逸塔

  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位于其上部的逃逸塔。为什么要抛掉逃逸塔呢?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逃逸塔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对于正常飞行来说是个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的无效载荷。因此,当飞船飞行到一定高度后,若运载火箭工作正常,就会按正常程序抛掉逃逸塔。

  交通部披露海上应急救援

  信报讯(记者闫峥)神舟六号顺利上天10分钟后,参与神舟六号发射的海上应急救援任务的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气。昨天,神舟六号发射任务搜救指挥组成员,首次就海上应急救援过程进行了披露。

  交通部救捞局救助指挥处处长朱宝柱介绍说,此次参加救援准备的“德翔”、“德意”和“德进”是救援局三艘最大、性能最好、航行速度最快的船。交通部从8月1日至9月17日对三艘救捞船进行了改装和打捞训练,打捞成功率100%。

  记者在演习打捞录像中看到,从发现返回舱,到打捞上船打开舱门,整个过程不过22分钟。

  朱宝柱说:“飞船成功升空后,我们的救援船就返航了,最远的‘德意’轮要经过8天的航行才能到达上海。”

  文字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