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这一代人的文学先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5:53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有幸见过巴金一面,那是1993年的11月25日。时间记得这么清楚的原因,因为那一天是巴金的九十寿辰。那时候我在南京的《钟山》杂志工作,去上海参加全国文艺理论学会的年会,正好去看看李小林和李晓,李晓说王干你晚上9点来吧。我当时有些奇怪,等我9点钟进了巴老家的门,看到家中放满了花篮,花篮上还写着祝词,我才明白为什么让我9点去了。巴老当时坐在一张藤椅上,李小林对他说,爸,南京的王干来了。他微笑着对我点点头,我看到一个大师安坐在鲜花丛中,很安详,很平和。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头浮起的就是这
幅我记忆中的肖像。

  巴金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可能不是太具体的,比如我们读《家》、《春》、《秋》的时候,不会去直接学习小说的手法,读《寒夜》的时候,也不大容易把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移植到现在的作品里。但巴老的文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他讲真话的肺腑之言看似简朴甚至有些稚拙,却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困惑。他心中的至爱至情,有时都已经超出了文学而进入宗教的境地。如果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家有幸沐浴到鲁迅先生的阳光的直接照射,我们这一代就直接呼吸、感受到巴金先生的文学精神,他是我们的文学先生。所以,2003年度文学人物评选,我力主巴金荣任文学先生,这不仅是对他百年寿辰的庆贺,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由衷爱戴。

  如今,先生去矣,光华犹在,文学薪火,绵绵不绝。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王干责任编辑:李胜利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