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美经济竞争中求共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4: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近几天,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联袂访华,齐聚北京,折射出中美经济关系日趋重要、敏感而复杂的事实。 布什政府经济班子集体访华,目标是明确的。一是要解决中美贸易的美方逆差问题,美方提出的方案是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实行经济内需拉动的转型。二是希望美方金融
中国的态度也是明确的:第一,汇率问题属国家主权范围,汇率改革是一个有序的渐进过程,中国坚持人民币最终可自由兑换的改革方向。第二,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保持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中国采取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方针。 中美贸易近年来的确出现了较大的逆差,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外资涌入中国,中国在某些产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次,美国在其具有出口竞争力的高技术领域实行自我设限,影响了其对华出口的竞争力。第三,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要有分析,中国目前产业优势主要是在低端制造业上,加工贸易额较大,因而实质收益是很小的,大头是被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制造商和经销商拿去了。而这一状况却不能在贸易额中得到反映。此外,中国的外汇中很多购买了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实现收支平衡,实质上也是对美国消费者的一种津贴。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战,中国会受伤,美国也会吃苦头。 在17日中美经济联委会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均同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国的主权行为”,也反对汇率的无序剧烈波动,这既是世界经济体制中的常规和常识,也是美方对中国立场的一种尊重和理解。 至于中国更加开放金融服务业的问题,更是复杂而敏感。最近,外资抢食中国金融“大餐”的势头很猛。种种事实说明,中国金融企业潜在价值很高,而当前评估价值则相当低,加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有获双重暴利的可能。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和规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争取更合理的定价、更恰当的利益平衡点。 当前,美国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套利涌入,中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加,油价高企等因素也对人民币升值构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因此,必要的汇率弹性,已是当前中国必要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对当前的世界金融游戏,中国面对的不是玩不玩的问题,而是会玩不会玩的问题,是能否以适时适度的动作因应国际经济金融变化的问题。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19日第一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