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0:35 新京报

    作者:钟凯

  据报道,重庆一家汤锅店现杀怀崽母羊,并取崽当街叫卖,场面血腥。据悉该店至今已杀了上千只怀崽母羊。(10月27日《重庆晚报》)

  在单个事例中,不乏主人对动物产生特殊的“私人感情”从而优待有加,但是作为整
体,从来没有人考虑过将动物的福利予以普遍化。

  近代,英国人最先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动物,一项叫做“马丁法令”的法案获得上下议院的通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德国在2002年甚至把动物保护列入了宪法,使得动物第一次与人有了平起平坐的机会。

  这些变化,可能会让很多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人类是地球上惟一的具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动物没有自己的思想,怎么能够喧宾夺主?

  人自己的权利都没有完全受到保障,现在却要大费周折地保护动物,岂非哗众取宠?

  这些质疑其实是一种误解,这里并非欲将动物上升为法律主体的地位。人类对于动物的态度转变更多的出于一种道德观念,只有人类自己才具有这种道德,人类是不可能将之推广于动物而反获主体尊重的。出于自然界的规则,除非人类停止生存,否则主体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动物)

  都必然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手段。这决定了法律是人类的法律,人类与动物不可能同时作为法律上的主体。

  但是,动物的保护不会因此而失去意义。从法理角度,动物之所以应该受到保护绝非出于其自身的身份,利益是法律的产生之源,利益以及对利益所进行的衡量,是制定法律规则的基本要素。动物除了具备商品和经济价值外,它的非商品性价值,如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科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等等也是同等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后者或许更值得我们去珍视。

  对动物进行保护,除了出于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生态平衡考虑,主要还是体现了动物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禁止残酷对待动物,表面上是与动物的福利有关,根本上是与人的德行培养有关,对动物的善待,能够给人们带来情感与道德上的满足。达尔文就认为,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关怀的范围就越宽广。提倡和传播这种恻隐之心和道德关怀,正是要消弭人类的暴戾和自私,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当人们对暴力取崽的血腥宰杀发出谴责,尽管丝毫不意味着动物获得了法律上主体资格的道德基础,但却是在宣告人类自身一切暴力血腥行径的非道德性,《动物福利法》的出台,只不过是上述道德要求的法律转化而已。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