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广州日报:管理不合格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张贵峰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据最新抽查结果,我国一次性餐具半数不合格,含有致癌填充物”,有关部门负责人随后表示,“此新闻纯属捏造”。然而,新华社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抽查报告’确有其事”。根据这份由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发的抽查报告原件:2002和2003年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为52%和43%;而2004
年,北京市工商局的抽查,合格率为40%。此外,报告还认为“一次性餐饮具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质量问题”。(《新华每日电讯》11月6日)

  在公众广泛关注和媒体坚持不懈的追索下,一次性餐具的质量抽查报告终于真相大白。这样的新闻调查结果当然让人欣慰,但回顾该报告曲折反复的披露过程,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与一次性餐具惊人的不合格率以及背后触目惊心安全状况相比,更让人忧虑和备感不安的是,在一次性餐具安全管理和信息披露本身上的重重隐患。而这,笔者以为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既然早在2002和2003年就已经抽查出一次性餐具有严重不合格的质量问题,有关管理部门为什么没有将这样的信息及时向公众披露,并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加以遏制?而且,在媒体报道出来后,仅简单地以一句“此新闻纯属捏造”搪塞?显然,这种混乱而自相矛盾的公共管理,比那些不法商贩的唯利是图行为,潜在的安全危害更大。因为正是由于管理的软弱无力、不合格,才极大地助长了后者有恃无恐的造假胆量。据环境化学专家、多年从事一次性餐具“打假”工作的董金狮介绍,为节省成本,不仅滑石粉、工业石蜡等大量有毒致癌物质成为一次性餐具的填充物,甚至医疗塑料、农药瓶等危险垃圾也成为不法厂商“回收”用来做一次性餐具的原料。

  当然,应该承认,一次性餐具所以出现这些卫生安全问题,是与很多制度欠缺密切相关的,比如由于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造成许多管理空白,再比如,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技术,带来检测认定的困难等等。但是,这些客观困难显然不能成为相关职能部门无所作为、回避责任的借口,因为很明显,把工业石蜡、医疗垃圾这样的毒物作为餐具原料,实在不是什么难于鉴别的管理难题,作为国家的法定质量管理部门,没有理由让这种公共责任旁落。

  安全责任重于

泰山,生命健康大于天。然而,近年来,卫生安全事件却接二连三地出现、呈此起彼伏之势,是什么让卫生安全的坏消息如此不断?除了见利忘义的贪婪商贩之外,我想,相关职能部门在管理责任上的不合格、不到位,也许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安全隐患。(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