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玉河重现京城水系要克服三个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1:16 新京报 | |||||||||
社论 北京市玉河北段千米河道将恢复,规划方案已获政府批准,消失近百年的水穿街巷景象有望重现。这个消息引起不少关心北京改造与建设的人们的关切。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说,应该全面恢复北京城内水系,因为北京城区非常缺水,恢复这些故旧河道“能够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而考古学家徐苹芳先生则认为,玉河本是元代漕运的一条内河,已经消失多
这些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是为了京城的建设。毕竟,不同的意见对建设好北京更有益处。 那么,玉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清初的《日下旧闻考》第43卷中记载说:玉河发源于京西玉泉山,汇为昆明湖,分流而东,“南入德胜门西水关,至皇城大内太液池(包括北海和中南海)由大内经金水桥流出玉河桥达正阳门(今前门)东水关,东流少北,至东便门东水关,注通惠河”。明代诗人游潜有歌咏玉河的诗:“玉河清浅晓粼粼,绿漾平沙柳色新。两岸楼台春似画,紫骝风滚落花尘。”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在京为官时还在玉河东岸居住过,并以这里为题材画了《燕山客居图》。 从这些记载来看,明代的玉河两岸,的确是北京城内风景十分美丽的地方,而且是一派田园风光。不错,昔日的美景的确能够激起热爱北京的人们恢复旧时风貌的冲动,所以,有人才欢呼这是北京城的“城市复兴”。然而,过去美则美矣,但要找回它的原貌,是不容易的。古人有“献可替否”之说,这里就“献”出一些难道,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关注。 第一,从玉河性质来说,它本来是条“活河”,不仅美丽,更重要的是有用,南方运来的粮食可以通过通惠河、二闸、东便门、前门进入城内。北流东面在明代是思诚坊,这里的旧太仓、南新仓等都是储存粮食的粮仓(清代也是),非常近便。另外,它的“活”还表现有进水有出水,自然流动。现在要恢复的“玉河”,从介绍它未来模样的地图来看,它终止于北河沿的南端,有进无出,仿佛像条盲肠。在这里,没有了“活”的新玉河,将是缺少生命力的。 第二,现在北京城内的确是缺水,需要洋洋溪流来滋润;但北京郊区也同样缺水,整个大北京都缺水。“恢复过去的水系”的确是个诱人的想法,但也应该有全局构想,不能光想到城内,城郊的用水问题也要关注。历史上的北京的确是个多水的城市,城内河道纵横也是事实。 我们从城内一些街道的名称,就可以想象风光旖旎的过去。然而,这种多水的环境很难再现了。 五十多年前,陶然亭、海淀一带挖下两锹就见水,现在打下一二百米也未必能见水。这是因为人口增加了十多倍,加上工业建设的开展,都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北京建设发展要考虑节水。主持恢复玉河的总设计师说玉河全长1000米、河宽15米、水深1.8米。看来很宏伟,然而水怎么保证?北京现有的河道每到冬春,经常干涸,露出极难看的水泥板的河底,如果花了许多钱,将来常常给人们展现的是水泥板的河底,这样的结果也许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吧? 第三,玉河流经的地区多在旧时的皇城之内,而故宫是属于联合国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认真保护遗产本身,还要保护周边的环境,故宫的周边环境就是旧皇城之内。玉河重现会不会对故宫的保护带来影响,需要认真评估。 把北京城区建设得更美丽,是大家共同向往的,正是立足于此,才需要对玉河重现京城水系盛况这件事,做更审慎的考量。 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05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