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不节俭,中国年轻人的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24 环球时报

  在中国西北部城市兰州,中学老师张波(音)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他发现垃圾桶里有一块吃了一半的饼。“谁扔在这里的?”他捡起来问道,“难道你们因为没有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就可以不珍惜粮食吗?”他的学生都没有说话。“既然你们都不承认,我就吃了它。”张老师把饼塞到了自己的嘴里。

  张波的做法震动了学生。后来,媒体对此掀起了讨论并把他称为“节俭英雄”。

  由于条件优越的中国新一代接受了美国的消费方式,他们丢下了父辈的节俭作风。像张波一样,很多学生的父辈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的艰苦岁月,至今还有很多人虽然富裕但仍保持节俭。不过,和张波不同的是,很多家长在想方设法不让子女经历自己经历过的艰苦岁月,他们给孩子提供过多的美食、金钱,在爱的名义下纵容下一代。

  大卫·巴博佐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中国买东西直到扛不动》的文章,文章中说,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站在了通向疯狂购物民族的悬崖边上。“商店摆满了奢侈品。在过去4年中,中国的商品零售额增加了50%。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人纷纷把钱花在了购买皮包、鞋、衣服甚至是主题公园郊游上”。

  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新一代接纳了美国年轻人迷恋商场的习惯,成为消费大军中的主力。如果年轻一代都在想着购买精制皮包,还会有谁在意一块被丢弃的饼呢?

  很明显,在努力使节俭重归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张波不是孤军奋战。今年秋天,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一条座右铭被列入了中小学学生的美德表中———珍惜粮食,不许浪费。▲

  (摘自11月1日美国《新美国传媒》,原题:节俭英雄向下一代传递传统,崔杰通译)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9日第七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