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英国校办公司大多不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24 环球时报

  在英国人看来,美国大学在创立校办公司上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发源于美国常青藤盟校,比如位于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共拥有50家校办公司,这些公司利用学校的科研成果,不仅成功地集资10亿美元,每年还能成功地创造3000万到7.5亿不等的收入。

  这么丰厚的利润,让同样是教育大国的英国羡慕不已,许多英国大学纷纷效仿,以开办科技公司为生财之道。但是英国风险资本协会的最新报告却指出,英国大学的校办公司非但不能赚钱,反而在浪费政府的资金。

  自2001年以来,英国贸工部为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及其姊妹项目———“大学挑战”共拨款3.25亿英镑,然而在2004年利用此基金成立的435家校办公司中,只有12家挂牌上市,很多公司并不赚钱,结果令人失望,其中问题主要出在大学方面。专家分析,英国大学中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情绪,这种情绪尤其存在于各个大学的科研成果协调官身上。这些协调官受雇于大学的研究机构,却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在商业谈判中也显得捉襟见肘,很难与有意投资的企业家达成双赢的共识。尽管没有太多的管理才能,这些协调官却往往急于显示自己的作用,这就导致一些大学在没有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便利用政府资助,让一些项目匆忙上马,于是,许多运营方式并不成熟、市场前景并不乐观的公司不断涌现出来。同时,有些学校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利欲熏心,往往要求独占公司50%以上的股份,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专家建议,英国校属专业机构不该埋头承担投资风险和责任,而应该像美国高校一样,通过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商业合作伙伴等为学校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从而加快研究成果市场转换步伐。▲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9日第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