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印度“取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0:00 环球时报 | |||
任彦摄 说起留学,很多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美欧等发达国家,邻国印度很少能进入人们的视线。但近年来,在印度求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 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 记者去了印度几所知名大学,在校园里都发现了中国学生的身影。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教育处的孙新泉同志介绍,现在来印度的中国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今年更是迅猛增长。据统计,在2003年之前,每年最多不超过20名中国人来印度留学,2003年之后人数逐渐增多。目前,在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达到近200人。中国学生大部分是来攻读硕士学位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来接受本科教育的。 印度教育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过去来印度的中国留学生很少,原因主要是中国人不了解印度,现在人们日益发现留学印度的性价比最高。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更强烈的归属感,因为他们和印度有着许多共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在印度的外国留学生当中,马来西亚人最多,尼泊尔次之,伊朗和肯尼亚随后。 印度留学市场三大卖点 据在印的中国学生介绍,他们选择留学印度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低一高”,即入学门槛低,学校收费低,教学质量高。 印度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在入学资格上对外国人尤其“照顾”。既不需要托福和GRE之类的英语考试成绩,也没有入学考试,只要具备了相应的高中或大学学历,从网上下载申请表格,认真填写之后通过学校审核,你就能获得录取通知书。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办妥签证等相关手续,再买一张机票,你就可以到学校报到了。现在尼赫鲁大学艺术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冷静同学告诉记者,申请印度的大学非常容易,通过网上申请之后,很快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印度大学收费低廉。尼赫鲁大学文科一学期的学费是600美元,理科是750美元。冷静说自己两年下来有4万元人民币就足够了。德里大学每年需要交纳500美元学费,宿舍比较紧张,很多中国留学生自己租房,房租一般每月在5000卢比(1美元约合43卢比)左右。现在德里大学攻读商务管理硕士学位的李晗斌同学对记者说,他预计两年需要花费5万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花在租房上。据了解,印度大多数公立大学都是这个收费水平。私立大学的学费则要贵很多,平均是每年3000—5000美元。 印度高等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特别是像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印度医学院、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在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上与世界一流高校相差无几。这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都非常抢手。印度IT产业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成功,高等教育功不可没。在德里大学攻读商务管理硕士学位的魏娜同学对记者说,她选择留学印度,最看重的还是这里一流的教学水平。 到印度留学要有吃苦精神 在印中国学生普遍反映,要想顺利毕业起码要过“三关”。第一关是语言关。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大学老师用英语授课,学生用英语交流,所以绝大部分留学生都需要半年时间来解决语言问题。尼赫鲁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对记者说:“我在头3个月里什么也听不懂,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印度口音的英语,我一听头就大,那段时间真是太痛苦了。” 第二关是生活关。印度天气终年比较热,蚊虫叮咬是经常的事。印度的饮食比较简单,而且口味和中国大不一样。印度基础设施很差,大学里几乎每天都会长时间停电停水。冷静同学说:“学校限时供水,每天早晚各一小时。每天都要停三四个小时电,有时候正在上课也会忽然停电,屋里热得没法继续上课,老师只好领着学生到教室外面的草地上授课。” 第三关是考试关。印度大学大多是“进来容易出去难”,不下工夫是很难顺利毕业的。尼赫鲁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常一明同学说:“我们的课程远比国内的多,而且考试非常严格。学校不指定教材,自己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复印资料,因为考试大都是论述题,所以要想一次性通过,必须事先进行海量阅读和深入研究。”一名计算机系的同学几次拒绝记者采访,原因就是学习太紧张没有多余时间。据孙新泉同志介绍,有一名本科留学生因为考试不过关,已经读了3个大学一年级了。冷静同学则表示,她来印度就是准备吃苦,她要向唐僧学习,历经辛苦求取“真经”。 中国留学生取“真经”的不多 印度现有200多所大学级机构。据印度教育部一名官员称,印度的计算机、生物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工程技术、医学、商业管理及酒店管理等专业深受世界各地学生欢迎,特别是IT专业、工程专业和商业管理专业,被认为是印度的“真经”。只有在印度才可以学到这些专业最领先的知识。 然而,中国留学生目前学习印度“真经”的并不多。他们所学专业大都集中在文科,如语言、文学、艺术。一名留学生对记者说:“我们也知道印度的理科和工科普遍比较好,但这些专业需要很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专业知识,而来这里的中国学生普遍在这些方面比较弱,于是只好‘避重就轻’。”▲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4日第二十二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