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欧洲用“快车”探索(太空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27 环球时报

  

欧洲用“快车”探索(太空探索)
欧洲“金星快车”探测金星模拟图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金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最近。但人类对金星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久后,人们对金星的了解可能会多起来。按计划,2005年11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将从拜科努尔把欧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送入太空。这是欧洲首次发射金星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金星大气和等离子环境进行研究的探测器。“金星快车”将在太
空飞行162天,于2006年4月进入轨道,其任务持续时间是两个金星日(相当于地球上的500多天)。

  为什么冷落了金星

  金星在地球内侧的轨道上运行,且质量和大小都同地球相近。金星表面乱石纵横,其面积的2/3是丘陵高地,1/4是洼地,1/10是山区,很像地球大陆。金星表面物质几乎全是硅、铝、铁、镁、钙、钛、钾、锰等的氧化物,表层下埋藏着钾、铀、钍等元素。它有过与地球规模相仿的海洋,但已全部蒸发。由于高温、无水,金星上基本没有生命。金星上也分布有山脉和平原,而且有的山脉比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有人说,金星是地球的过去,而火星是地球的未来。这也许能说明为什么同样是离地球很近的行星,人类对火星的热衷程度远超过金星。除了金星云层太厚很难探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星不太可能成为人类的新家园,因为金星在许多方面与地球迥然不同:金星上的一天比它的一年还长,因为它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25天,但自转周期为243天,比公转周期还长约18天;金星自转为逆向,也就是说,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是真正的“太阳从西边出来”;由于金星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离太阳近,因此金星上的太阳辐射比地球上几乎强两倍;金星的大气比地球大气浓近百倍;金星是一个表面温度高达465℃—485℃的火球;金星上有无数火山不断喷发,加剧了金星大气的对流,形成一年到头的狂风,风力比地球上的台风还要猛烈6倍……面对这样高温且充满狂风的世界,空间探测器也很难接近它进行考察。

  名副其实的“快车”

  目前,金星探测处于低潮期,而欧洲“金星快车”的升空无疑将带来一线生机。它将回答金星大气的全球特性是什么?其大气怎样流通?金星的大气成分随着高度怎样变化?其大气和表面怎样相互作用?金星的上层大气和太阳风怎样相互影响?金星上温室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作用如何等一系列问题。

  “金星快车”项目提出于2001年,相关工作启动于欧洲“火星快车”发射前8个月,欧洲航天局金星探测项目负责人马科伊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快车’,因为此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宇宙探测项目进展得如此之快,从提出最初构想到探测器准备发射总共只用了4年。”

  由于金星每8个月与地球有一次接近的机会,因而2005年10月26日到11月26日之间为“金星快车”的发射窗口时间,这段时间内发射可以使探测器飞行的路程最短。

  “金星快车”探测器近似立方体结构,质量为1244千克,发射质量为1270千克,有效载荷质量约为104千克。

  在“金星快车”独自飞往目的地的162天中,它将用自身携带的发动机进行小的轨道调整。当到达金星时,“金星快车”将花5天时间使用主发动机来逐渐降低速度,以便被金星引力所捕获,进入环绕金星的极轨道。“金星快车”将把收集到的数据先储存起来,然后每天花8小时将这些数据传回地球。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金星快车”任务运行中心和位于西班牙的欧洲航天局深空地面站负责探测器的任务控制。

  未来的探测计划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向金星发射了30个空间探测器,其中21个成功,9个失败。由于金星地表附近条件恶劣,这些探测器中的大部分都无法将全部信息发送回地球,也不能在那里长期工作。而且,多次探测实践表明,金星的浓密大气使航天器难以拍到清晰的照片。目前世界航天大国正在制定新的金星探测计划。日本准备在2008年发射第一个金星探测器“行星—C”。该探测器于2009年进入环绕金星的轨道。这个重647千克的探测器将第一次持续对被称为“超速旋转”的金星多风暴大气层进行测绘。它拟携带3台红外相机,对位于金星80千米高度的云层进行测绘。

  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准备用混合探测器探测金星。这种探测器由卫星和气球组成,它将能够应付金星恶劣环境造成的多个问题。原苏联在1985年虽然成功地使用气球把探测器材降落在火星表面,不过持续时间很短。气球只能随风飘,不能控制着陆点。而混合探测器是把现代气球和卫星结合,气球由悬挂在其下面的舵掌握方向,它可像卫星一样飘数月来探测金星,但探测距离要近得多,并能投掷探测器到金星表面。▲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09日第二十四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