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择校热”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2:01 新京报

  铜陵市的实践说明,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铜陵市能够做到的,别的城市也能够做到。

  不为人知的安徽省铜陵市,正在闪烁出不凡的光芒。

  它成为目前国内也许是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

  和所有人一样,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这是可能的吗?日前参加在铜陵市召开的研讨会,与会代表的考察证明了这一事实。正如新华社记者在街头暗访的那样,路人的回答是“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

  很长的时间里,对当前的教育现实,人们陷入了“不可知论”的巨大困惑。为什么人人喊打、人人都不满意的应试教育打而不倒、愈演愈烈?已经成为教育公害的炽烈的“择校热”,真的是可以改变的吗?

  铜陵市的实践做出了确定的回答。他们创造性的改革之所以特别激动人心,因为他们终于用事实打破了“择校热”不可战胜的

神话

  这一事实也使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不攻自破。比如,一个流行的说法,“择校热”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我们不妨自问,与5年、10年、20年前相比,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为什么在“优质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择校热”反而不断升温?

  其实,道理并不复杂。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一种人为制造和扩大学校差距的政策,致使在教育供给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学校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家长的集体恐慌,使少数名校得以大肆“寻租”。尽管我国的教育经费仍然匮乏,但劫贫济富、锦上添花的政策,致使各地重点学校的硬件水平普遍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公办学校,甚至出现花几亿元打造一所高中、花1亿元打造一所小学的咄咄怪事。

  地方政府不惜代价地制造差距、打造名校的动机,因为这些豪华学校既是展示政绩的形象工程,又成为地方政府和教育利益集团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近水楼台”;而且可以收取择校费合法地创收营利,获得高额经济利益。显而易见,这一政策完全违反了义务教育全民性、公益性和公正性的价值。

  基础教育畸形化的根子在政府,它的矫治和改变也依靠有效的政府作为。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化方针已经提出数年,但多数政府的实际行为并没有改变,依然在热衷于制造和扩大学校差距,只有铜陵市政府和教育局当了真,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目标。事实证明,他们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铜陵市的做法,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先扶持和改造弱校,先后在人口密集区新建5所中小学,改造和扩建了17所学校,从而满足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服务半径内就近入学的需要。二是实行校长和教师轮换。校长和优秀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像教育经费一样平均分配,并优先向薄弱学校倾斜。重点学校的校长更有责任、有能力去改造薄弱学校。三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将优质高中入学指标平均分配到各个初中,这一比例目前已达60%并将继续扩大。由于每所初中都有确定比例的毕业生能够进入优质高中,因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家长的择校心理。事实上,这些做法也是日本、韩国治理基础教育畸形化的共同经验。

  铜陵市的实践说明,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促进

教育公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铜陵市能够做到的,别的城市也能够做到。

  作者: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