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各国都在争纺织品市场(市场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8:25 环球时报

  编者按:中国纺织品出口不仅面临着进口国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还面临着其他纺织品出口国的压力。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和墨西哥。那么,这些国家如何看待中美达成的纺织品协议?他们又将如何与中国竞争呢?请看本报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

  印度:要做“另一只装鸡蛋的篮子”

  对于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的消息,印度媒体迅速作出了报道,印度纺织业重要省份泰米尔纳德的《商界报》评论说,由于美国仍然对中国纺织品设置配额,这给印度纺织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印度纺织业近年来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据统计,目前印度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500万人,纺织品出口占国家出口总额的30%。印度工业联合会在不久前公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印度已成为“全球纺织品采购第二受欢迎国家”,仅次于中国。

  今年前9个月,印度纺织业对美出口增长了36%,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在印度的纺织品采购增加了一倍以上,印度正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纺织品采购过程中“另一个装鸡蛋的篮子”。印度纺织部长瓦格拉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力争在2010年前实现500亿美元的年出口目标,占据全球15%的贸易份额。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印纺织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为企业提供10%的资金补贴,以及大幅降低针对棉纱和纺织机械的进口关税。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在全国批准成立了26个服装业培训中心,向农村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以充分发掘纺织业发展急需的密集劳动力资源。

  为了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印度纺织企业开始尝试在非洲、南亚周边国家等海外战略区域设厂,以便在享受这些地区特别关税减让的同时,避免重蹈中国在纺织品出口过程中的覆辙。

  土耳其:为中国制定《伊斯坦布尔宣言》

  11月8日,当薄熙来和波特曼在伦敦签署中美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时,土耳其国内主要电视台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第二天的报纸更是不惜篇幅加以报道、评论。长期以来,土耳其在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曾有土耳其评论家骄傲地说,“我们的服装装扮了整个世界”。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当中国质优价廉的纺织品以旋风般的速度抢占欧美等主要市场时,土耳其服装纺织业界日益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竞争。

  土耳其纺织和服装产品60%以上销往国外,主要是欧美市场。据统计,土纺织和服装行业约占其工业产值的17.5%,出口总值的39%。该行业就业人数更达到250万。

  和中国相比,土耳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土耳其是欧洲关税同盟国家,出口到欧盟的工业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且免征关税。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大大节省了出口运输时间和成本。有土耳其出口商说,“中国服装运到欧洲要2个月,而我们只要20天”。另外,土耳其纺织服装业历来重视质量和品牌,在

  海外有良好的口碑。面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土耳其业界借助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指控中国企业以超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不正当竞争”。去年,以伊斯坦布尔“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协会”为首的几十个行业协会上街游行,向政府施压,并联名向欧盟申诉,要求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去年3月,土纺织业组织还召集美国等几十个国家的行业协会在伊斯坦布尔开会,制定《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继续对中国实行配额管理。

  不过,土耳其国内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厂商已经认识到恶性竞争无法阻止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他们开始探索与中国厂商的合作“双赢”模式。

  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诉中国倾销

  自从2005年1月1日,世贸解除全球纺织品配额后,作为美国第二大服装进口国的墨西哥如临大敌。在1月到8月期间,尽管墨西哥服装业百般努力,但是对美国的成衣出口额还是下降了5.8%,同期中国对美国的成衣出口增长了53.5%。对此,墨西哥不惜开展贸易战来解决失去美国成衣市场的问题。墨西哥全国协会会长劳尔表示,墨西哥服装业将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第317条,向中国提出“第三国倾销”的诉讼。墨方希望美国理会它的诉讼要求,对中国纺织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由此减少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虽然中美纺织品协议没有让墨西哥服装业一劳永逸,但毕竟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墨西哥全国纺织业委员会主席罗森多说,墨西哥正好利用这3年时间研究中国纺织品的竞争力何在。

  事实上,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其纺织品对美出口享有免关税特权,而且紧邻美国,运输成本低廉。但是墨西哥制造业普遍生产模式单一,缺乏革新精神和竞争力,仅沦落为美国的加工基地。因此有经济学家建议,墨西哥最好的出路是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而不是一味依靠贸易保护主义。▲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4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