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东方早报:传媒产业化当志存高远而推进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2:09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木乔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任大刚

  牵涉面颇广的传媒产业化,会否继续阔步前进?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文化传媒产业中心主任齐勇峰公开表态称,中央有关决策部门已初步筛选深圳、山东、辽宁等地12家传媒文化企业候选上市,地区性广电集团虽已停批,但未来内地可能与香港相互开放传媒市场。

  这意味着,在五中全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总体指导思路下,传媒产业化可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我们认为,这当然是各方期待的良好态势,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传媒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并登陆资本市场,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不过凡事都要客观分析,传媒因其独特的多重功能,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产业化之路尤其需要稳妥推进。传媒产业化是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的特定历史进程,它既指报刊、广电、网络等传媒及其产品、服务逐步走向市场,也意味着一个相对完善的传媒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在此前一段时间里,不少人曾主张采取比较纯粹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式,全面地推进传媒业变革。由此迅速在全国形成了数十家报业、出版、广电集团,各类网络、广告等媒体公司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媒产业市场一片繁荣兴旺。一批传媒概念公司先后在沪深股市亮相,北青传媒还在去年底顺利进入了香港

资本市场

  但公众很快就发现,传媒业的确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独特性。正是对这些独特性的把握认识不深,加上部分传媒企业改革和市场化进程存在漏洞,因此迄今国内的传媒产业化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已完成重组的80多家文化企业,多是以行政化手段促成的区域性行业整合,没有起到优化传媒市场的作用。不少传媒企业表现出盈利模式单一、缺乏核心

竞争力、难以持续发展、规范经营失当等弊病,个别上市传媒公司甚至丑闻频出、亏损严重,既失信于投资者,更影响了传媒产业化进程。

  更重要的是,内地新闻媒体长期履行着重要的宣传职能和社会责任,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就颇为不易。现实情况是,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有一部分传媒主动放弃或丧失了应有的宣传职能和社会责任,沦为低俗、腐朽等不健康文化的滋生与传播温床,败坏了传媒业的形象,也恶化了社会精神生态。如今要继续推进传媒产业化进程,就应当深入分析并清算此前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同时对未来传媒产业化之路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务求稳扎稳打推进。从总体发展思路上看,中央在有关“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并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其中特别指明,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毫无疑问,这些重大方针政策突破,是传媒产业化有可能得到实质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因此可以预见,内地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正是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不影响国家文化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传媒产业条块分割的限制政策将会有所放开,传媒重组和市场融合势不可挡,传媒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将有所提速。

  但这并不意味着,极具独特性的传媒产业化进程,可以通过“急行军”方式迅速完成。我们认为,因涉及因素众多,传媒业无论打破条块分割,还是实现产业、行业融合,都将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公共新闻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宣传,又要经营”,在管理改革和经营搞活过程中,就必须要有明确政策引导,同时解决好融资和体制转换等关键问题。如果传媒企业要谋求在资本市场上市,就更要借鉴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敢于在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结构、盈利模式设计及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动真格。

  传媒产业化,不是简单的做大传媒经营,获取经济收益;而是要打造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持续运营能力的优质传媒,更好地担负应有的社会职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