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方都市报:中国功夫一定要与商业绝缘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0:38 南方都市报

  作者:一行

  少林寺和深圳卫视近日宣布将于2006年联手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海选大赛,此举引来舆论一片质疑之声。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堂堂少林寺怎么能够与商业娱乐活动结缘呢?况且采用的又是俗得不能再俗的超女海选的形式?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也许我们都会同意一点,即中国功夫需要并且可以发扬光大,作为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发扬光大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延续,一是空间上的扩展。因此当我们看到今日仍有众多国人在习练中国功夫,并且为数不少的洋人也在喜爱中国功夫时,就大可不必感到不可思议。

  一种文化的产生自有其彼时彼地的情境和因缘,而随着情境和因缘的变迁,该种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少林寺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作为佛教文化一大分支的少林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也经历着不断的变迁与调整。这一点相信不难在佛教史或者广义的社会史与文化史中找到佐证。当然文化变迁与调整有剧烈与舒缓之分。一般来说,在相对恒定的传统社会中佛教文化的变迁会比较舒缓,而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换中,佛教文化的变迁则会比较剧烈。佛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当传统的农业文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时,佛教自然无从“免俗”。文化发展当然有其内在的逻辑,但同时也必须对其所处环境的变迁作出回应。这种回应有时并不是简单变换一下传承的载体那样简单,甚至涉及文化精神内核的变动。也就是说,一种文化要想保持其生命力,就不可能对剧烈变迁的环境视而不见,而必须在“红尘”之中历练和淘洗。

  如果承认上述说法,那就不会对少林寺与商业娱乐活动结缘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参加商业娱乐活动并非少林寺的终极目标,而是中国功夫借以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手段。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手段,是因为其效率相对较高。采用开门授徒的古老方式固然显得正宗,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其效率显然是有限的。文化的生命力固然首先要看其精神内核是否具有普适倾向和特质,但也要看其传承的效率。

  如果拘泥于一种古老的传承模式,不正是佛家所讲的执相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