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公益才能成为真正大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10 环球时报 | |
中国很早以前就开始流行“圈文化”,汉语中有演艺圈、文化圈等多个带有“圈”字的词汇。圈子外的人都是外人,只有进了圈子才能分享一些信息,圈文化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部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愿替别人着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行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管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部分人总会 在中国,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情况也难让人满意。数字胜于雄辩,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下属的经济研究所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曾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过款的中国企业比例不过1%。也就是说,在全中国大约1000万家各类企业中,仅10万家企业参加过救助贫困居民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尤为令人吃惊的是,中国企业的社会慈善事业捐款总额仅为GDP的0.1%,与美国的9%有着天壤之别。 捐助文化在中国尚未形成也有原因。首先,对于慈善捐款几乎没有任何免税措施;其次,慈善团体在中国的影响力还很小;捐款使用缺乏透明度等也是原因之一。不管怎样,目前中国的社会公益捐助文化是异常贫乏的。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左右把中国建成世界经济大国,那时的大国概念不仅仅意味着庞大的国土和经济规模,社会道德等质的一面也要与经济发展等量的一面实现均衡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如果漠视社会公益的企业或只忙于个人赚钱的企业经营者过多,“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很可能只成为一个美好愿望。 从现在开始,如果将为别人着想作为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人都为社会公益事业做点贡献,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充满希望。唯有此,“见利忘义”、“见死不救”等现象才能在中国消失。▲(摘自11月18日《文化日报》,原题:中国应将目光投向社会公益,作者洪纯道,赵东国译)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1日第六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