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方都市报:就让我们习惯将灾情考虑严重些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9:13 南方都市报

  社论

  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特大矿难中的遇难人数突然猛增。经过一再的核查,井下涉险的总人数从此前估算的221人增至242人,至昨日下午,死亡总人数增添至164人,同时还有7人失踪,他们的生还几率低微。这条消息对于一直关注七台河矿难的公众来说,是该既悲又疑且怒的。

  我们不应该被这冰冷的统计数据麻木了悲悯。罹难者又多了这许多,流泪成冰的妻子、望父不归的孩子、顿失支柱的家庭,因而又多了许多。当然,这增多的不幸其实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后知后觉,更是要添一份沉重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对出现如此明显数据统计错漏保持质疑。虽然新闻发布会上将此归结为东风煤矿劳动组织管理极为混乱所致,而且有关部门已经对工作不力、人员统计混乱的2名调度员和3名检身员采取了监控措施。但只要返看前两天的媒体报道,赫然能够发现疑点初现之时,面对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关于核查差漏33人的追问,事故煤矿所属的龙煤集团董事长李忠勤曾有这样言之凿凿的回答:根据逐一入户调查,事故发生时他们都不在井下,其中4人是点完卯根本未下井;另29人(辅助工)是点卯下井后,干完活,在事故发生前都已升井。

  按照常理来说,这场特大事故发生之后,在安监总局亲自督战之下,遇难人数已是一个不必遮掩也无法遮掩的大数字。上百人死亡既成事实,将其中20人予以瞒报,即便得逞,亦无法减轻祸主事责于万一。所以,煤矿负责人刻意瞒报的可能性确实不大,管理极为混乱应当就是实因。但我们要质疑的,是明明并没有十足把握,明明并没有确凿排查,何以相关负责人能够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将事情说得煞有介事有板有眼。不过安监总局集多年忧患之经验教训,知晓核清确凿涉险人数的重要性,也并不相信煤矿一方能够严格负责地进行“逐一入户调查”,而有进一步的追查核实。

  很显然,比之为了逃避、减轻罪罚而刻意瞒报、少报事故遇难人数,东风煤矿负责人对于人数疑点的不负责任的解释,固然情节为轻,但心中无底却敢张口就来,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主观欺骗。这种表现,颇类似我们在危机场合时常看到的“拿人头担保”表演的前后反差,令人费解而愤怒——为什么我们对于灾难的估算总是会出现先抑后扬的尴尬局面?无论是哪种具体的动机,无疑都有一种“宁愿将事态想得轻微些”的社会习惯与示范作为背景。在法治与吏治之下,自然会建立起一套新的规则,但这些惩罚性的教育,还并不足以在整体社会中培养起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如果不是因为心中缺了“生命至上”这样一杆秤,东风煤矿的负责人何以不能在有确凿证据之前先将问题考虑得严重些,或者至少坦率地承认,煤矿管理混乱,井下涉险人员的具体数目一时难以确定。

  记得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时,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充满了对这场劫难损失的种种估计。显然一开始情形高度混乱,不过媒体都选择从最糟糕的可能来预判——五万人可能丧生,继而估算减为两万人、一万人、六千人左右,最后官方才完成最确凿的核查,死亡人数为3646人。这样的大事件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再看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侵害,传递到公众耳中的遇难人数估算,也都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样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有利于引起公众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促使责任方面做最充足准备与最大努力,有利于呼唤起整体社会珍爱生命的共鸣。

  我们久治不愈的

矿难煤患,正是需要有这样持续不绝的关注,正是需要有这样杜绝万一的自觉与努力,正是需要有这样不视性命为数字的共鸣。那么,让我们习惯将灾难下的伤害考虑得严重些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