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期待三峡让我们享受投资者的尊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6:12 中国青年报 | |||||||||
邹云翔 中国2006电力过剩之忧:458亿度三峡电的出路———这是最新一期《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一条新闻。未雨绸缪,发电行业已经提前感知了市场的逆转。就在11月11日,发电行业的巨无霸———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副总经理毕亚雄等造访国家电网公司,议题之一就是希望国家电网公司能够解决“三峡电力的消纳问题”。
这样的新闻让我们燃起了一点希望:在三峡基本建成之际,我们是否可以更好地享受其带来的福利?比如,在这样的冬天,三峡给我们的电价能不能便宜一点?笔者不想从三峡是国有资产,而我们是国家一员的角度,来论述三峡应该给我们照顾。笔者只是想提醒一下有关部门,大众是三峡工程的投资者。 三峡建设需要的2000多亿元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公众缴纳的三峡建设资金。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决定,各种用电,每消费一度的电费中,增收1厘作为三峡建设基金,后来又增加到3厘、5厘、7厘,以平均每户每年用电1000度来计算,全国人民每年给三峡的投资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多少年来,我们默默无闻地为三峡投资,只是希望有朝一日其建成后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 国民必须服务国家建设的大局。故此,笔者不想论述这样的费用收取是否合理,但是现在,人们望眼欲穿的三峡工程终于接近完工了,人们有理由要求三峡知恩图报,采取某种形式,反哺几十年来在精神上、物质上、金钱上对其进行无私支持的普通消费者。工程完工之际却遇到了电力过剩之忧,这是一个机会,以降价来报答投资的老百姓。 看着三峡工程巨大的赢利前景,让人感到高兴,同时又为我们曾经的付出而没有明确的回报方案而感到遗憾:取之于民的钱,应该按照受益的比例用之于民?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奉献精神,强调施恩不图报;但善行有回报的制度安排,更能使“施恩品质”涌流不息。有恩当图报,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希望“遭遇”电力过剩之忧的三峡,能够给投资的国民以更多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