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揭露美国大学内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8:45 环球时报 | |||
什么样的学校算是名校,名校喜欢哪几种学生,这些名校中存在什么教学问题?近来,美国陆续出版好几本教育类书籍,为大家解答了上述疑问。全美闻名的白朗教育丛书推出《美国大学档案》,用最新数字审核美国高校运营。教育专家詹妮弗·瓦什本女士著书《美国高校的集体腐败》,披露美国大学的详细内幕。哈佛大学毕业生罗斯·多萨特发表著作 鉴定名校的标准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渴望花钱送孩子进入名校。今日全美家长首选的名校12强中的前五位分别是: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亚和斯坦福。多萨特在书中写道:“家长让孩子进哈佛,就是为了要他们获得成功。” 拒绝率。进名校谈何容易。哈佛与普林斯顿只接收10%的考生。去年全美名校12强正式考虑171824位报名者,最终将其中145962人拒之门外。但是各校鼓励学生报考,因为学校对考生的拒绝率越高,就越能提升该校的排名。鉴于名校奇高的拒绝率,考生会选择多所学校报考。这就耗费了考生和考官的大量精力,因为每所学校都要求考生至少写一篇表现其敏锐思维和突出创造力的论文,比如《在沙漠中度过的半年里,你希望阅读的六大名著》。 报到率。去年全美有1万名考生同时被一所以上的名校录取。这种现象引发评定顶尖学校的第二个标准:被录取考生的报到率。哈佛在该项拔得头筹,78%的被录取考生跨入校门。好玩的是,像杜克这类顶级学府竟有半数被录取者没有如期报到,害得校方发录取通知书时,一个班要建两个班的编制。 学术能力测试。第三个决定名校座次的因素是学生提交的学术能力测试成绩,内容包括阅读、数学和写作。美国没有全国统考。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术能力测试已逐渐被美国大多数高校接纳为招生考试。目前,学术能力测试是高校名次大比拼的重要指数,哈佛的考生能力测试平均成绩最高,为1590分。许多大学为冲过1500分的门槛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拉拢高分考生,或者干脆去堵犹太学生聚集的中学,希望把他们都给录取了。 名校偏爱哪几种学生 富家子弟。全美名校12强的每年学费都超过3万美元。尽管各校资产不同,但它们对征收昂贵学费却达成默契,绝不进行学费上的价格战。哈佛是各校中的首富,每年融资230亿美元,凭此雄厚实力足可降低学费,但哈佛争辩说学校宁可从富裕家长手中多收费,再用资金赞助穷学生。多萨特同学的诉说非常生动,他肯定自己的同学多属政治或经济权贵,家庭年收入最少超过10万美元,这些天之骄子“钱包里装满父母的资助,生活道路畅通无阻”。多萨特发现了哈佛生活的真谛:“以才取试是学校的理想,社会和经济的等级分化才是我们身边的现实。” 预备学校学生和体育健将。富家子弟上得起高级预备学校,这类学校专教孩子窍门,帮他们打败入学考官。多萨特回忆说:“入学后同学们将窍门进行到底,在‘少学习多拿分’方面各自身怀绝技。”富家子弟的特权与时俱进,名校爱招体育尖子的制度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贵族中学重视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像高尔夫、滑雪、帆船等高难项目,穷学校根本没钱搞。 亚裔军团。全美名校校园内,亚裔学生崛起的势头不减。亚裔学生只占美国学生总数的4%,其本科生却占麻省理工的35%,斯坦福的27%,哥伦比亚和潘恩的20%,并拿下哈佛18%的地盘。亚裔学生主攻数理科目,当之无愧靠成绩取胜,基本不出体育尖子。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亚裔学生正在扮演昔日犹太人的角色。但是很多亚裔学生考学时常遭不公正待遇,成绩卓越却被刷掉。 美国名校存在教学问题 低度评价。詹妮弗·瓦什本女士在《美国高校的集体腐败》一书中,深入批评了美国高校的教学制度。根据普林斯顿大学一项重要调查,全美排名前357所学校的本科生回答同一问题:“你的老师讲课是否栩栩如生?”得分最高的是招生少而且不知名的几所院校,最低分数竟出自名牌大学。里德、卡尔顿、瓦贝希学院得分高达99分,哥伦比亚和伯克利大学挣了70分,潘恩与哈佛大学只得69分。对于这样惊人的调查结果,专家之间存在争议。一些优秀教授对当今高校学生的表现很不满意,认为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没有好学精神,阅读能力低下,基本属于竖子不可教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型院校教师的研究任务较轻,校方对教师研究成果的要求不像名校那样严格,有利于他们专心从事教学。 不重教学。据统计,当今美国高校课程设计普遍粗糙,几乎没有一所名校为本科生设置最基本的必修课程。而且高校对于热衷教学工作的教师不设奖励制度。普林斯顿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斯坦利·凯茨教授指出,如今学校教研的领军人物根本不考虑对本科生教育采取严密规划。全美一流大学中,只有包括芝加哥大学在内的少数院校,支持教员对如何培养优秀学生进行讨论。 非教学人员多。美国高校日益成为庞大的研究机构,非教学人员越来越多。这类人占斯坦福大学雇员总数的71%,占哥伦比亚大学的73%,哈佛的83%。高校医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培训医生的学院,医学院通常很小,全美所有医学院现有112万名学生,却为137万名教授支付工资。但这些教授很少参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政府和私人公司、基金会资助的科研活动。 师资老龄化。高校庞大的学费收入,不是花在教学上,而是主要被用于扩充师资队伍中的权威阶层。虽然各校有更多的学术权威,但为本科生授课的责任落到助教与讲师的身上,他们的工资却只是权威教授的1/3。 以往20年中,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从533人增加到777人,哥伦比亚大学从462人增至589人。全美著名高校中,终身教授挣走79%的教学经费。更危险的是,高校教员趋于老龄化。据统计,北卡罗来纳大学1983年有34%的固定师资年龄在40岁以下,去年这个年龄段教师只占总数的18%。该校经济系的情况最夸张,22位师资中只有1人未到不惑之年。这种高校教学人员严重老化的可怕现象,不能不令全美的教育研究人员感到忧虑。▲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21日第二十二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