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说“价格杠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5:57 南方周末 | |
□李未熟 一晃就是新年。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盘算一下我的旧年,感觉到生活必需的几种能源,如水、电、煤气,常生欲用不能、欲罢不忍之念。 大凡某一种能源要涨价了,便有官员或专家出来说话,常举的理由是:“某某价格 价格反映供求关系,但更是商品价值的货币体现。只要不形成垄断,那么厂商们就会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里保持其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降低价格,去赢得更大的市场,这样做,于商家于百姓,是双赢。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厂商,一方面由于其独特的位置无法形成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又有官员或者专家们在他们垄断地涨价的前台大做涨价有益的理论宣传,最终为涨价埋单的,其实是百姓。 “能源不值钱,容易造成浪费”,这是有关企业和官员们经常教导人们的一句话。即便这种看起来天经地义的说法,用于百姓消费能源一节,恐怕也不是一套就准。当初煤气5毛钱一罐的时候,也没有哪家整天烧着好玩;水价最低的日子,某些家庭还把水龙头开到最小尽量让水表不转来达到“节约” 的目的呢。涨价的时候,有关部门大叫“接轨”,比如汽油与世界已经接轨了,仿佛价格与世界接轨也是一种时髦,起码可以打着这种时髦的旗号涨价。百姓的收入总是滞后于能源的涨价,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提高某种物品的价格有利于节约的说法,或者更时髦地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挂钩,对于某些浪费惯了的企业,或许还有警示作用,而讲给手头本来就不宽裕的百姓们听,如果不是存心涨价,便是多少有些书生气。 煤气涨价了,有些市民回过头去买煤烧;水涨价了,有条件的居民自己开始打井;电视收视费涨了,人们可能选择听收音机去。如果目前这种集约化的社会资源供应,因为一次次的“听证”或者不听证返回到居民们去自给自足——起码他们心里想自给自足,这样做是不是有违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初衷呢? 更为可鄙的是,有一些能源生产和管理部门,为自己的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免费能源,他们的消费却由百姓埋单。这是个黑洞。填平这个黑洞,恐怕是更有利于能源事业的发展吧? 板桥写竹,想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涉及到广大百姓的能源价格,一涨一降更关情。让能源的价格体现价值,百姓不会反对,但说有利于节约的时候,千万不要暗含了价格越高越利于节约。高到百姓不敢用了,是不是最节约的社会?到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还要现代意义上的能源干什么? 价格多高才既有利于节约又让百姓体面地过日子,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它应该是个社会问题,而且是基于中国国情的重大社会问题。不要轻言价格杠杆,更不要多说能源便宜了就会形成“公地悲剧”。涨价前,先进行一些扎实的社会田野考察(不仅仅是社会调查),屁股多坐到百姓的这一边,再说价格、价值、价格杠杆这些冷冰冰的经济学名词的时候,就会多些人文关怀的温馨,就会让百姓多一份发自心底的敬重。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