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美国人对《无极》赞不绝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5:01 环球时报

  

美国人对《无极》赞不绝口

  这个新年,陈凯歌先生一定过得相当高兴:他的新片《无极》不仅在国内票房过亿,而且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好评。2005年12月30日起,《无极》在洛杉矶点映,不少影迷专程从纽约、新奥尔良等地赶来观片,放映方正在考虑加映。奥斯卡评委、美国著名华裔演员卢燕女士看过影片后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见证东方魅力的传奇”。《
洛杉矶时报》影评家凯文·托马斯则对该片的优点进行了全面概括,他为其中“极具洞察力的导演方式”、“光芒四射的摄影风格”、“振奋人心的音乐”和“极具个性的”场景制作及服装设计而感慨,由衷赞叹陈凯歌的新作“既是精巧无比的童话故事,又是辉煌壮丽的武侠梦幻”。这样的高度评价,与国内对这部电影的某些“恶评”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大片在美一直受欢迎

  美国人高看中国大片,已经不是头一次了。事实上,中国近年几部大制作影片,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国内反响不如国外好的有趣现象。例如张艺谋的《英雄》,在国内曾经受到了相当尖锐的批评。然而,美国的相关媒体提到该片,却几乎全是赞誉。美国电影界权威杂志《好莱坞报道》称这是一部“蔚为壮观的影片”,《费城调查者》感叹片中惊险的武打动作如同“刀尖上的芭蕾”。网上的一些评论更是把好话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人甚至宣称,电影中的“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要么美轮美奂,要么令人难以置信,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中美对电影的期望值不同

  中国大片为什么会“墙内开花墙外香”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美观众和影评家对于这些大片的期待不同。许多电影研究专家在对比中美电影市场时,经常提起这样一组数字: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电影5场以上,而中国是一个人平均每5年看一场电影。因此,对于不少中国观众来讲,一部大片很可能是他们当年甚至若干年来在电影院里看过的唯一一部影片,他们的期待也自然较高;某种期望越高,愿望不能满足后的失望就越大。相比之下,一个美国观众的心态可能就要平和很多:一部电影而已嘛。比如说,几个月前在全美公映的家庭片《梦幻者》,讲的是一个儿童和她的赛马的故事,情节乏味、节奏缓慢。然而,当一位老年观众走出影院的时候还是赞不绝口,不停念叨着:“我最喜欢马了!”只要看到马,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人文关怀并非必不可少

  如果说中国观众对于中国大片的期待更多来自于感性的话,那么中国影评人士对这些大片则有着理性层面的较高期盼。中国影评家对张艺谋新片的批评,较有代表性、也被广泛接受的一条就是“缺少人文关怀”。可是,对于许多美国影评家来讲,他们并不认为“人文关怀”是一部好电影必不可少的要素。商业电影是不是成功,首先要看它是不是好看,而客观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赚钱,这是好莱坞的现实。

  美国影评家和观众对中国大片的积极评价,首先是基于他们关于电影相对现实的态度,同时也在于这些大片的特色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他们的期望。张艺谋的《英雄》获得好评,靠的是精彩的打斗场面,而那些“张艺谋迷”,往往对片中绚烂的色彩啧啧称道。在《无极》当中,陈凯歌对于人物复杂性格的刻画,则让影评家托马斯联想到他十几年前的力作《霸王别姬》。托马斯甚至预测,《无极》将有可能问鼎奥斯卡。▲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06日第十五版)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刘羽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