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又出狠招卡台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8:15 环球时报 | |||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陈水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政策基调下,台当局针对台商赴大陆投资又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这些被称为“开倒车”的新招数激起了台商强烈的反应,台商们纷纷表示将继续西进投资以示反对。 台当局又出新招限制台商赴大陆 台当局要求迅速成立“跨部会专案小组”,从法律、资金、技术及人员管控等方面加强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管理与限制。这些措施可谓处心积虑、名目繁多,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均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一是进一步通过司法与行政手段打压台商。台当局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所谓“违规”台商的惩治措施。日前,台湾新竹“地检署”起诉联华电子董事长曹兴诚、副董事长宣明智一事,岛内外舆论一片哗然。曹宣二人成为台湾上市公司中首家因两岸投资问题遭起诉者。 二是加强对台商资金调度与税务的稽查。台当局将允许税务机构调阅国际金融业务分行的客户资料、加大查税力度及防止资金外流,实施“移转定价查核准则”,严禁企业通过境外金融中心转移资金与逃漏税,目的是掌握台商从事两岸贸易的资金与账务往来情况。“行政院长”谢长廷同时还要求相关“部会”委托岛内外会计机构赴大陆审查台商的财务状况。 三是加紧制定“敏感科学技术保护法”。台当局开始以“法律形式”,加强对技术转移大陆的管制,拟对涉及安全的敏感科学技术采取“原则从宽,审查从严”的管理机制,对未经许可输出敏感科技者的处罚金额由原来的新台币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严重者最高罚金可达4500万元,并处以十年半刑罚。 四是对新的投资案采取变相施压或为难手段。台当局要求奇美电子公司对大陆小额投资案补办手续,对于已提出申请的台湾力晶及茂德公司,台“经济部”出面阻拦,称“力晶现在要先专注在岛内投资,暂不考虑西进”,企图尽可能放慢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步伐。 台当局管不住台商 据媒体报道,台商投资大陆大型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台“经济部”最新调查更显示,有八成一的制造业已选择西进。 台湾九鼎轩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元发称,作为从台湾出来的企业,一方面要尊重台湾的“法律”,但另外一方面,企业发展要遵循经济规律。台当局限制台商只会让台湾优秀的企业“跑到外面去”,这样给台湾民众享受利益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这是台湾的损失。李元发认为,台当局基于某些政治主张,使得台湾企业在大陆失去竞争力,这样会造成台湾经济的营养不良。台湾友讯科技总经理廖志诚表示,大陆是台商全球布局中很重要的一块版图,不管是做生意,或是投资设厂,台湾都不可能避开大陆。他感叹台湾的整体大环境中“政治实在太多了”,如果当局一意孤行,不听取企业和民众的声音,结果“等到投票的时候就知道了”。台湾工商建研会秘书长王调军指出,台商对当局放宽投资大陆本来就没有什么指望,大家已经绝望了,现在已经有不少台商抱着再撑两年的想法,期望2008年“总统”选举能够换人治理台湾。 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厦门海沧投资区考察并会见台商代表时表示,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早商谈,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对此,投资厦门的台湾来明工业公司总经理吴进忠称,胡总书记希望两岸早日“三通”,点出了两岸百姓最为关心的福祉所在。台商谢苍发则说:“胡总书记提出,只要对台湾人民有利的事,就要多做。我想,中国是个大国,每一个举动都将影响世界。台湾的希望在祖国,祖国大陆也需要台湾的人才、技术,只有两岸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奇迹。” 监控台商完全是无知之举 针对台湾当局再次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做法,岛内媒体分析认为,2005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多达300亿美元,大陆市场有着巨大的魅力,更有着血脉相连、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台商目前最理想的投资地。尝到与大陆贸易甜头的台商们,绝不会因陈水扁一纸恐吓就改变做法。 专家分析指出,台当局“积极管理”两岸经贸、监控台商赴大陆投资完全是一种无知之举。时下的经济,已是全球化经济,不是封闭性经济,台湾与大陆在一个中国框架内互通有无、相得益彰的经济趋势不可阻挡。陈水扁为了打“台独”牌,不顾岛内人民的福祉,一味在台商投资大陆方面采取打压的办法,只能证明陈水扁的执政理念是“一人之利”及“一党之利”。这种开倒车的逆势行为,不但达不到目的,还终将失去民心,遭到民众的抛弃。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6日第十二版) 本报特约记者 王艾岩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