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日本活力门 过于投机还是勇于创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2日09:19 南方都市报 | |||||||||
天下论坛之刘柠专栏 1月16日晚,东京地方检察院特搜部以粉饰决算、涉嫌违反证券交易法为名,突然搜查了著名IT企业“活力门”(LiveDoor)总部及其老板堀江贵文的私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雪崩般的连锁反应。此后两日,大量投资者纷纷抛售与“活力门”相关的持股,发生了类似银行挤兑的骚动,导致东京证券交易所自动交易系统史无前例的瘫痪。据初步统计,因该事件
“活力门”的崛起,在日本是一个神话。从一个以制作网页为主的网络公司起步,坐大为跨越电子商务、金融、传媒等诸多领域的日本三大门户之一,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与传统经济的发展不同,在“活力门”不可思议的成功背后,并非如人们通常想象的失败、挫折和创业的艰辛,更多的其实是类似游戏一样的智力博弈,说白了,就是钞票游戏(MoneyGame)。 活力门坐大的不二法门是“股份分割法”,即把购入股份的单位尽可能地少量化、微量化,让广大投资者,尤其是那些从网上交易的“散户”觉得即使是小额资金也可以投资。一个上市企业的价值是不变的,如果把现有股份分割一百份的话,理论上每股股价就会跌至原来的百分之一。而伴随着股份的不断分割,新股票就得不断印制,然后再陆续配送给股东。在日本,这个过程通常要花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股东们很难卖掉已经成交但却尚未到手的股票,因而股市上几乎只发生购入的交易,于是股价腾升。正是靠这种“炼金术”,“活力门”三年内四度分割其股,一股变成三万股,使其股票的时价总额以几何级数膨胀。 这种完全置投资者利益于罔顾,使本来相对健康的资本市场变得扭曲歪斜的“股价至上主义”做法,即使在鼓励冒险、投机的美国,“安然事件”之后,也属于被规制的对象。按照堀江在其新著《成为世界第一的现金流经营》中的说法,“一切都很简单,就是为了实现‘时价总额世界第一’的宏大叙事。除此之外,哲学、美学、欲望,所有无关宏旨的东西,在作为经营者的堀江贵文那里一概不存在”。 如果说“活力门”的成功是一个神话,那么其年轻总裁堀江无疑是神话的编织者和主人公。这个智商出奇,为证明自己的实力考上东大,旋即觉得瞎耽误工夫而毅然退学的青年创业者,在循规蹈矩的日本社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对其评价,也因年龄的不同而呈完全对立:中年以上者,经历过泡沫经济的挫折,大多觉得其分割股份、待价而沽、大肆并购的资本游戏过于投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则把他看作是“东洋的盖茨”,创新的榜样,冀望其打碎这个保守得不能再保守、令人窒息的经济传统,让日本走出闭塞,成为真正开放的社会。相对而言,西方社会对这个大逆不道的网络新贵的评价更宽容些:《纽约时报》评价他是“日本商界的弄潮儿”,“活力门”开创了日本IT业的新纪元;后又被《时代》杂志评为“值得关注的国际商界人士”。海外的追捧,加上国内“赞否两论”的评价让这个年轻人风头出尽,人气火旺,享受着明星般的推崇。 因此,此次事件,无论堀江最终能否证明自己的清白,其自身的叛逆者形象及“活力门”的声誉,无疑已受到相当的损害,而更大的危害是国内外投资者对日本股市信心的下滑。毕竟,日本是一个泡沫经济殷鉴不远的国家,事实上,“失落的十年”之后,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 16日晚,很多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晚间新闻的日本民众,都觉得整个突袭行动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在日本,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遭遇东京地检部门的“特搜”行动不是一般的事态。其背后,也许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弄不好,还会有自民党或民主党政治人物的名字被抖出来也未可知。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 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