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补考者优先录用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00:11 红网

  作者:刘海明

  四川某师范学校的大四学生小杨参加招聘会时:招聘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中,要求有两门左右的补考。原来,是这家规模不大的学校担心留不住人才,所以对优秀的人才“不敢用”,反而更青睐各方面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4日)

  大学毕业生参加招聘会,遭遇用人单位“刁难”,早已屡有所闻。个别用人单位看生辰八字,询问酒量,打探毕业生有无对象,以及会不会跳舞,媒体曝光了多次。人才需求的买方市场,给了用人单位以口无遮拦发问的“特权”。应聘者虽然有些反感,为了寻觅一份工作,顶多私下给记者诉苦,在媒体上呼吁一下。

  然而,企业有没有苦衷,以往媒体重视的不够。即便《中国青年报》的这则报道,其指向还是显而易见,以批评用人单位为主,旨在替应聘者打抱不平。然而,从记者叙述的大量篇幅看,企业宁肯录用有两门以上补考纪录的毕业生,也不敢招收优秀毕业生,这种反常现象,确实该引起年轻学子们的重视了。

  哪个企业不想吸收优秀大学毕业生前来工作?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太多的用人单位,吃过优秀人才太多的亏。挂印封金、不辞而别,是许多优秀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拜拜”的撒手锏。不要说本科生中的佼佼者了,即便是他们的老师,不少有名的博士、教授,跳槽时何曾顾及过栽培他们的母校和供职单位?到任何一家高校的人事处档案室看看,有多少人走了,档案还被扣着,又有多少在职人员,没有档案?姑且不说“档案之争”的是与非,这种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企业无奈的表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能奈之(优秀人才)他何?优秀人才让用人单位“害怕”,迫使一些单位宁肯挑选“瘸子”(有数门补考纪录),也不敢录用优秀毕业生了。可见,有时候,“怪招”也是给逼出来的。

  作为在校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是否该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想一想,假设自己是单位负责人,经常被下属突然炒自己的鱿鱼,最终吃亏的,不是自己,也是自己的师弟、师妹们。正是你们这些师兄、师姐们让许多用人单位惧怕三分,休怪这些单位刁难后来者了。

  我们的教育,过于重视了传授科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随意跳槽,不顾和供职单位签下的合约,不管自己走后企业一时找不到替补者的尴尬,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和不守信。这种自私自利,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其他求职者。现在,是到了反思这一现象的时候了。

  补考者优先录用,“歧视”的是学习优秀的学子。改变这种歧视观念,责任似乎不在企业,而在求职者自己,因为企业“不拘一格”降低人才标准,是无奈之举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