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亿元环境违规项目被查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02:41 北京晨报 | |||||
从即日起,127个重点化工项目将逐一接受风险排查 核心 提示 国家环保总局再刮环保风暴 昨天,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从即日起,将对一些有可能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化工项目进行逐一风险排查,涉及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投资总额约4500亿元的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此外,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环境问题严重的企业受到挂牌督办,10个投资约290亿元的违反“三同时”的化工、交通建设项目被查处。 事件起因 45起污染事件震惊高层 2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接连发生重大环境事件。除了众所周知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外,在近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国家环保总局接到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报告45起。其中较为重大的有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湖南湘江株洲与长沙段镉污染事件、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和江西赣江水域油轮起火事故污染事件等。 而对有这些化工项目进行逐一排查正是受了各地屡屡突发环境事件的“刺激”,是为了迅速遏制环境安全事件多发势头,有效消除或减少环境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再度发生。 检查结果—— 化工石化行业隐患明显 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自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总局就已启动了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化工石化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隐患。 “在环保总局直接抽查的78家化工石化企业中,有30家规划布局不合理,甚至一些高污染、高危险的项目就建在人口集中居住的区域、江河湖海沿岸的饮用水水源地上游,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潘岳说。 潘岳说,这次排查将对全国127个分布在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重点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预案排查。 排查清单浩浩荡荡,共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127个项目的投资总额竟达近4500亿元! 其中,重点在江河湖海沿岸、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水源取水口或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等。国家环保总局将把127家企业的排查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 案例点评—— 290亿元项目违规被查处 ■废气废水威胁学校 ●地点:河南汝阳 ●处理:责令限期改正 河南汝阳县富达金属有限公司200吨/年氧化钼的加工项目存在多处环保漏洞,甚至未经环评审批就于2004年11月擅自开工生产。后来2005年7月29日,洛阳市环保局责令其立即停产。8月23日,该公司终于补办了手续。 但到9月下旬,洛阳市环保局检查中又发现,在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该公司又擅自投产,废气、废水和废渣无序排放,对周围果园、农作物、畜禽养殖造成污染,并对距离厂界300米的大安乡二中的教学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国家环保总局给出了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如果逾期不改正,将责令停止试生产。 ■13处噪声敏感点超标 ●地点:广湛高速公路部分路段 ●处理:被责令限期整改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造成了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国家环保总局这次也痛下决心,对一些违反“三同时”的高速公路进行查处。 被查处的高速公路有三条,两条在广东,一条在江西。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至茂名段因为未落实降噪措施,而造成了13处敏感点的噪声超标,“另外,该工程未按要求经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了使用,这违反了有关‘三同时’的规定。” 另外,广州(萝岗)至惠东(凌坑)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段)更为“离谱”,设计阶段,未经重新报批、重新验核,却自作主张更改了公路的走向,造成了多个环境敏感点夜间噪声超标。因此,国家环保总局对这三条高速公路进行了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如果逾期还不改正,将被进一步处罚。 ■30万人断水22小时 ●地点:江西赣州 ●处理:安装在线监控设施 “水”是这次排查中环保总局格外重视的问题,在被处理的11家挂牌督办企业中,有9家都在水源地附近,不少企业更是直接把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的“毒水源”。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钴钨有限公司(简称801厂)直接位于饮用水源上游,但他们居然偷排高浓度工业废水,2005年5月15日更是造成了重大的水污染事件,造成赣州市30万人的饮用水中断了22小时。对该公司,国家环保总局做出了责令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处理,要求他们重点监控PH值、重金属铜、氨氮、流量四项指标,确保达标排放。 ■高浓度废水直排鸭绿江 ●地点:辽宁丹东 ●处理:停产整治 鸭绿江是我国东北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每日却被高浓度废水“熏陶”。环保总局处理的辽宁省丹东市新巨浪造纸有限公司的液氯车间距离最近的居民区只有约100米,而且应急处理液氯的碱槽根本无法满足应急需要,最要命的是没有液氯泄漏自动报警系统,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泄漏事故,100米外的居民区将完全暴露在污染中,没有任何缓冲。 另外,该造纸公司居然没有污水治理设施,每天12000吨高浓度的废水就这样直接排入鸭绿江,对这个企业,国家环保总局给出的处理办法是“停产整治”。 另外,甘肃白银、兰州、山东济南、辽宁辽阳、湖南株洲、安徽铜陵等城市的水源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污染企业的影响,有的企业的污水排放口离取水口只有几百米距离,被污染威胁到的河流有黄河等,“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已有部分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对这些江河水边环境问题严重的企业,环保总局有的提出了整改措施,有的提出如何改造污水处理系统,有的责令企业整体搬迁。 记者手记 环保风暴 瞄准污染根源 2005年的环保风暴曾经鼓噪一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环保部门提高了调门,说话也硬气了许多,对环境存在隐患、问题的项目——一个字“封”!但面对长年累月积累下的环境问题和历史欠账,该如何解决呢? 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各级环保部门上了一课,同时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从项目布局抓起,尤其先从水源地抓起,毕竟水是老百姓最离不开的东西。 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严重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外交局势造成了重大损失。反思这些事故,已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是否有过失的问题,而是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的整体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这些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将取代个体的污染,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头号威胁。 这次排查,各级环保部门将全力防范我国目前布局性、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全力查处那些江河岸边屡查屡犯的污染大户。中国的环保事业注定将在挫折、思考和行动中不断前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松花江事件完全可以成为“坏事变好事”的范本,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国环保事业的春天会提前到来。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名词解释 违反“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名单 1 山西省晋城化肥厂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工程 2 河南汝阳县富达金属有限公司200吨/年氧化钼加工项目 3 平顶山市汇源化学工业公司3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 4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年机焦技改项目 5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天然气发电工程 6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十五”技改配套项目 7 大朝山水电站建设项目 8 同三国道主干线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至茂名段 9 广州(萝岗)至惠东(凌坑)高速公路工程 10 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段)工程 11家挂牌督办 企业名单 1 甘肃省兰州市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 2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厂 3 山东济南裕兴化工总厂 4 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5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钴钨有限公司 6 辽宁省丹东市新巨浪造纸有限公司 7 广东省广州市昊天化学集团公司 8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9 青海湟中县鑫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0 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 安徽省铜陵市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名词解释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