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恭喜发财”声中的迷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00:21 青年参考

  英国《金融时报》2月6日

  2006年春节,在伦敦的一辆巴士上,一位黑人妇女对我说:“GungHeyFatChoy!”见我一脸诧异,她马上改用英语说:“HappyChineseNewYear!”(春节快乐!)我们聊了起来。我最终才搞明白,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粤语的“恭喜发财”。

  她告诉我,她是当天下午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学到这句话的:当时广场上正举行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一位华裔主持人用粤语不厌其烦地向广场上的英国人传授这句话,以至于使她坚信,那就是中文的“春节快乐”。

  中国人的“市场迷恋情结”

  后来,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向华人拜年时也用蹩脚的粤语说“GungHeyFatChoy”,我才明白,多数英国人大概都把中国人的“快乐”与“发财”划了等号。

  不过,也不能责怪英国人。其实,如今不论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不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华人社区,作为春节的问候语,“恭喜发财”大有取代“春节快乐”的趋势,甚至前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全球华人发表春节电视讲话时,都没忘了赶赶时髦,结尾用中文“恭喜发财”向华人拜年。

  据说,早在1842年,就有一位名叫威廉·亨德的“老外”注意到了中国人这种独特的拜年习俗。当时,他写了一本《洋人在广州》的书,书中提到每逢过年的时候,中国人见面便打恭作揖,口里不停地讲着“恭喜发财、恭喜发财”。他对这一习俗的解读是:“中国人可能由于发财心切,才发明了这句祝词”。

  粗通点儿中国文化的“老外”都知道,在中国,除了菩萨、基督等外来的神之外,惟一本土的“神”就是“财神”。今年伦敦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一项就是“MoneyGodArrives”,翻译成中文就是“财神到”。

  但多数“老外”可能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庶民文化还有很大差别。直到最近一二十年,中国的两种文化才“合流”:于是,日常生活中,无论朝野,不分官民,齐心协力“闷声发财”;逢年过节,无论尊卑,不分贵贱,拱手齐声“恭喜发财”……

  很久以来,国际上就有“中国人天生会赚钱”、“中国人是经济动物”、“华人是东方的犹太人”等说法,而最近公布的一项全球民意调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这些说法。

  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和民意调查机构“环球扫描”,联合在全球20个国家进行了抽样民意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热爱自由市场经济的程度甚至超过美国人,名列全球之首:74%的中国人认同市场经济是世界上最好、最有前途的经济体制的看法;而在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认同自由市场的比例却低得多:西班牙为63%,意大利是59%,法国最低,只有36%。

  对于中国人的这种举世无双的“市场迷恋情结”,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解读是:“对一个新年人人都说‘恭喜发财’的国度而言,我们应该感到惊叹吗?”

  有人怀疑经济改革的方向

  然而,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在当今中国这种“全国上下贺发财,万众一心奔小康”的热潮之下,却涌动着一股对市场化改革方向深深怀疑的潜流。一方面,你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人最热衷于赚钱、致富、发财,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目前是许多中国人对市场化改革方向最为怀疑的时期。

  随便浏览一下中国的诸多网站,你就不难发现许多质疑中国经济改革方向的帖子。这些帖子不仅痛责经改带来的种种社会流弊,而且迁怒于力主市场化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

  2005年中国网络言论争辩经济改革方向的规模之大,程度之烈,抨击“主流经济学家”的炮火之猛,可谓“不同寻常”,以至于一些老资格的改革家、理论家都不得不亲自出马,为改革方向辩护,为“主流经济学家”辩护。

  中国《经济观察报》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如今“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确信改革的大方向出了问题,有人主张从改革的道路上退回来,甚至不惜将改革创造出的增量也要带回到过去的体制。”

  “改革死了,我们怎么办?”——中国《董事会》杂志执行主编袁剑最近的一句发问,在左右色彩并不太鲜明的中国知识人中颇具代表性。

  只能继续市场化改革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一代”中国经济学家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认为,目前的激烈争论表明,“中国的改革已经走到要害的地方了”。在他看来,“主流”与“非主流”的对立,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复,正是中国改革目前状态的缩影。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也认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中两个主题之间的张力不断凸现出来,这两个主题就是建立一个自由市场的经济社会体制与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准则。”

  不过,在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看来,中国经济改革引发今天的种种问题、导致民众的种种不满,并不足为怪。

  陈志武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确走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不奇怪。中国在1978年后在进行三大转型。第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第二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第三是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转型。这三项大转型中的任何一项都会给一个社会带来空前的震荡,更何况这三大转型同时在中国发生。”

  对中国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种种流弊,陈志武开的药方是:继续市场化改革。他说:“现在如果停止市场化改革,中国过去的经验表明,那只会带来更长期、更广泛的不平等。”

  客观地说,不管中国社会各阶层、学界各派别对改革方向有多大的分歧,他们至少还有一个共识:历史走到今天,中国要想彻底“原汁原味”地返回到改革前的昨天是不可能的了。

  的确,大多数中国人不愿意再回到共同贫穷的昨天。不管如今的市场经济试验在中国带来了多大的不满、怀疑、抱怨、甚至敌意,但如果前述的那项全球民意调查的结果基本准确的话,那么就应该说,中国至少有超过70%的人,仍然还想通过公平的市场经济机制来实现他们的致富梦想,仍然还想逢年过节时底气十足地向亲友拱拳高喊一声:“恭喜发财!”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