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何来文化优越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5:22 世界新闻报 | |
在更早时代,当英国中产阶级迅速崛起而贵族在政治和经济上日渐没落时,贵族承认自己在议会和交易所里败给了中产阶级,同时却声称自己拥有一种粗俗的中产阶级“从出身上说”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那就是“高级文化”。 中产阶级无意间帮了贵族这个大忙。尽管它把政治和经济霸权抓在手上,可在文化上却自惭形秽,拱手将文化领导权让予贵族。 19世纪的这种国内政治斗争策略正在向21世纪的国际政治领域转化。记得去年BBC安排了两个节目,一是“全球经济”谈的是中、印、俄、巴的崛起,一是“马勒的音乐”。对BBC的主持人、谈话嘉宾以及英国和西方听众来说,前一个节目令人沮丧。但随后的“马勒的音乐”却给主持人和西方听众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它暗示:不管这四个国家(中印是东方国家,但位于西半球的巴西通常在非地理意义上也被归于“东方”,而俄罗斯则卡在东西之间)如何改变世界的经济地图,甚至超越西方,它们都不可能拥有西方所拥有的文化优势。马勒的音乐恰巧代表这种高级文化,它超越了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经济的此消彼长,象征着一种远比经济成功更为高贵的精神境界。于是,西方的经济失败又奇迹般地从文化优势中获得了极大补偿。 其实,西方的文化领导权远比西方人所想象的更深入渗透于发展中国家。西方文化在这些国家拥有自己的不拿薪水的代理人和痴迷的崇拜者。至少,在中国,西方歌剧和交响乐被认为比本土音乐更高级;如果圣诞节尚未压倒春节,那情人节肯定比七七节更时髦;作家们最大的梦想是获得诺贝尔奖,电影导演们最大的梦想是获得奥斯卡奖,好被西方“承认”;海龟们被认为比土鳖们更有学术水准,等等。这一切发生在“中国经济奇迹”席卷西方各大报刊和电台的时刻。 在殖民时代,西方生产大宗商品,并大量出口到殖民地,而在全球化时代,却是东方在生产大宗商品,大量销往西方。这委实出乎西方的意料,它当初以为全球化将轰开第三世界的市场之门。于是,曾经作为经济全球化大力提倡者的西方突然站在了自由市场的对面,开始以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自己日见其绌的经济。 但在文化上,西方无疑是全球化的胜利者。在殖民时代,由于西方文化总是伴随枪炮而来,第三世界尚有一种政治敏感性,但全球化为西方文化的进入提供了一种合法性。 于是它就堂而皇之地步入第三世界的文化殿堂,成为其偶像和尺度,而这就在西方商品上抹上了一层高贵的色彩,成为第三世界富人炫耀性消费的对象。某些人认为,我们即便富比王侯,文化上还是非常落后。这种妄自菲薄,无意中帮了西方一个大忙。(程巍)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