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两岸中华文化解释权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09:44 国际先驱导报

   海外汉语热中的“繁简之争”的背后,是两岸“中华文化解释权”之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童报道笔画众多的繁体字是很多台湾人幼年记忆中的噩梦。一个已经在大陆读了四年书的台湾留学生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要抄写课文,写错一个字还要罚抄20遍,手酸的时候对繁体字恨得是咬牙切齿。等长大发现繁体字的美和含义时,简体字几乎已经横扫全球了。”

  繁简之争实为文化解释权之争

  台湾一向是不承认“繁体字”这样的称呼的,他们称之为“正体字”。用马英九的话说:我们没有在老祖宗的字上添过一笔,何来“繁体”?

  可是近50年来,简体字渐渐风行,简繁字体的消长发生戏剧性的转换。马英九日前在日内瓦出席一项会议时表示,大陆采用及积极推动简体中文字,会让繁体中文字居于相对弱势,最后甚至可能被人遗忘。台湾《中国时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台湾最伟大的世界遗产》文章,文中说道:“繁体字其实是祖宗所赐、最威力无穷的文化武器。如果我们能够用‘台湾=繁体字=真正的中华文化’的概念向侨社,乃至向全世界行销,我们就有机会成为中华文化真正的守护者,拥有最权威的文化解释权。事实上我们是极有机会在国际宣传上赢取这顶文化桂冠的。不论中国大陆人口多么多,古迹多么普遍,琉璃厂多么生意兴隆,只要简体一日不除,他们在这场文化解释权的世界杯竞赛上,就注定会是最后的输家。”

  马英九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曾经尝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繁体字”列为文化保护遗产,但却因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而遭拒绝。

  大陆:暂不推动“繁体字”申遗

  据了解,几乎每年也都有两会代表提案,要求申请“繁体字”为世界遗产。大陆有关部门也清楚,抢占文化解释权的第一步,就是应该抢先推动“繁体字”申遗,强调“繁体字不仅仅是台湾最大的遗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产”的文化论述。但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杨治却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现有的申报规则下,我国不会申请“繁体字”为世界遗产。

  自2001年起,我国先后有昆曲、古琴等四个项目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入选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二是濒危,三是需要提出一个十年拯救计划。杨治说,“繁体字现在还不能算‘濒危’,在很多地方都还在用,而且入选后的项目需要地方政府出钱出力,繁体字项目由具体哪个地方政府来负责也不好定。”

  杨治还透露,2006年4月20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此前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自动停止。按《公约》规定,将会建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急需保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名录。届时如果通过专家论证,“繁体字还是可以作为第一个目录的候选项的”。

  国家汉办:我们不排斥繁体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副所长董琨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在大陆恢复繁体字,“成本太高,也没有必要。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大陆和台湾都需要在语言的融合上互相靠拢。”

  在去年台北市举办的“汉字文化节”上,董琨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来形容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差异和融合问题:“一个家庭里有两兄弟,后来分家了,但两兄弟依然遵循传统,把大米当主食。不过老大为了好消化,把大米煮成粥喝,而老二还是规规矩矩地吃干米饭。其实这只是水多水少的问题,但都还是大米。如果老大去老二家做客,老二完全可以把饭煮稀一些;反过来如果老二来老大家做客,老大也完全可以把饭煮得干一些。”

  而中国对外汉语推广的官方机构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我们推广的是汉语这种语言,繁体字、简体字都只是一种文字形式。因此考虑到华人华侨的传统、习惯以及国外有些华文书籍报纸仍使用繁体字的情况,我们也不排斥繁体字。”

  据悉,国家汉办还编写过专门的《常用汉字简繁体对照手册》,提供给国外使用;在汉办规划的部分教材中,生词或课文部分(如《当代中文》)也设计有繁简字体对照。

  “识繁用简”:新加坡的双赢之法

  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靠拢,最终成为“识繁用简、繁简并行”,这或许就是大陆超越繁简之争、引导两岸在全球中文热中寻求双赢的方法。在实施“识繁用简”上,新加坡则是先行者。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新加坡教育部先后颁定小学和中学的华文文字表,从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教育轨道,转进至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务实的新加坡人把“识繁写简”当成中文学习的原则。新政府在简体字华文课本后面,附加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表,帮助学生同时认识两种字体。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谢世涯就是一个“识繁用简、繁简并行”的积极推动者。

  他说,新加坡学校教的是简体字,但一旦离开学堂后,触目所见的是繁体字。走在街上,抬头看见的招牌是繁体字,尤其是“老字号”的银行、当铺、会馆、社团等,都保留了书法仓劲的繁体字招牌。

  又如走进酒楼茶馆,侍应生呈现给你的菜单是用繁体字印刷的。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