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美日军事情报网基本完成:可见千里外棒球飞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5:15 新华网

  继美日情报搜集网的“软件”准备就绪之后,此次X频预警雷达的部署将使该网络的硬件水平提高,标志着情报网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据日本《读卖新闻》近日引述美国导弹防卫局高级官员的谈话报道称,美国希望日本国内在今后半年内配备总额2.5亿美元到3亿美元的美军X频相控阵预警雷达(X-band radar),以强化对导弹的迎击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是去年末美日签署《情报保全协议》、全面升级美日情报合作基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举措,其将直接使美日双方在导弹预警方面的情报搜集能力获得质的飞跃,进而对整个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可发现千里外

棒球飞来

  据了解,美国导弹防卫局的高级官员,是在对国防部说明有关2007年导弹相关防卫预算时就此问题作出解释的,他表示,去年10月美日两国政府在共同发表的美军整编计划中期报告上,已经写明“考虑在日本适当地点配备X频雷达”的内容,因此美军希望在半年内在日本国内配备该型雷达,而且目前已经日美两国政府同意。

  据雷达专家解释,X频相控阵雷达是美军为拦截弹道导弹所开发的先进预警雷达,由美国两家航空航天制造业巨头

波音公司和雷西昂公司联合研制,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弹道导弹目标跟踪和识别系统。美军对其的研发极为重视,据称年度研制经费超过100亿美元。

  据了解,这种雷达采用高频和最先进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可有效向指挥部提供详细的弹道导弹跟踪和识别信息。除了侦测距离远(可对4000多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扫描,能捕获数千公里外棒球大小物体的运动情况),该型雷达还有一项特殊的本领,由于其采用了最现代化的相控阵天线,设有69632个多频收发模块,因此可从不同角度判别侦测对象的物理特征,所以不仅能够分辨导弹的类型,还能精准识别敌方导弹放出的反拦截诱饵弹。

  该型雷达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关键部分中段地基防御系统(GMD)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视近太空空间,辨别来袭的各种弹道导弹分弹头及假目标。去年年底,美国已经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阿达克岛附近的太平洋水域部署了一部移动式海基的X频相控阵雷达,作为反导系统的“千里眼”长年对俄罗斯进行监视。

  弥补“宙斯盾”拦截漏洞

  对于在日本部署该型雷达的原因,美军方消息人士解释道,由于日本也是美国导弹防御链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加强其导弹预警能力,而该型雷达在日本的部署地点则很有可能是在日本青森县的航空自卫队车力分屯基地。

  不过,军事专家表示,美国之所以在日本部署该型雷达,还是由于美军预警雷达网在远东地区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大型的路基预警雷达,因此尽管有预警卫星的帮助,美军也难以确定来袭导弹的飞行轨道。

  目前,在东亚地区,美国的导弹预警工作主要依靠部署在日本的7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担任,但舰上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20公里,这导致“宙斯盾”系统在拦截射向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美国一直试图在日本设置固定式早期预警雷达,这样便能在日本附近形成两级导弹预警体系:海上移动式与陆上固定式预警雷达。这两种雷达互为补充,可大大增加预警时间,便于部署在日本的“爱国者”和“标准”系列反导导弹做好充分准备。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向日本解释设立预警雷达理由时强调,美国对朝鲜正在开发射程达3500-6000公里的“大浦洞”系列导弹,以及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非常担忧,由此可见,该雷达系统针对中朝的意图非常明显。

  美日情报网基本建成

  此外,美国还对日本的新型“未来警戒管制雷达(FPS-XX)”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雷达是由日本国防技术研究和发展局设计制造,可以监视距离日本东北部1000英里处鄂霍次克海域俄罗斯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由于“FPS-XX”雷达具有捕捉高速且反射面很小的弹道导弹的性能,美方强烈要求与日本分享该雷达搜集的情报,以改善本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并计划将它们和此次部署的X频预警雷达以及其他装备共同组成日本的“快速反应防御系统”。

  军事专家表示,随着去年美日之间已经成功签署了《情报保全协议》,美日在亚太地区的情报搜集网的软件准备已经相当完备,而此次X频预警雷达的部署以及“FPS-XX”雷达情报的共享,将使美日亚太地区情报搜集的硬件水平持续提高,也标志着美日情报网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李雨桐)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