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冬奥会冰雪强国关注中国军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0:07 国际先驱导报

  虽然中国人态度低调,但并不影响国际上冰雪强国对中国代表团的兴趣,因为“中国军团”很可能是他们未来的对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风华报道 当李妮娜于2001年首次在国外参加竞赛时,她根本不知道国外雪道的雪纹是与国内结晶状的雪道不一样的。粉状的雪道条件使得她的表现大失水准。

  不仅如此,李妮娜因为不知道国际比赛中选手都是按预定的顺序依次出赛,所以,她在还没有轮到自己时,在别人上场时就试图进入雪道。李妮娜向美国《时代》周刊回忆说:“所有其他的选手都开始向我大喊,但是,我又不懂英文,我听懂的词只有‘中国’和那些非常愤怒的喊叫声。”由于建队时间短,她们在初次参加国际大赛时,紧张万分,不少队员错误百出,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时过境迁,《时代》周刊说,如今在都灵,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会听到人们以更欣赏和更尊敬的方式来呼喊“中国”二字。李妮娜与队友郭心心和徐囡囡的世界排名都在前十,这是一支“强大的奥林匹克队伍”。

  看好中国的理由

  在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的成绩应该说是不错:两块金牌,两块银牌,四块铜牌。在奖牌榜上排在第13位。德国媒体注意到,这次,中国队还没出发,团长就已经“示弱”:中国军团这次没有硬性夺牌指标。

  但这个冰雪强国的专家却十分看好中国。长年研究中国体育的德国专家赫尔穆特·迪格尔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在都灵有很大机会进入最佳的五个国家的行列,从而打破欧洲人和北美人一统天下的局面。”

  他的理由是中国如果把在夏季奥运成功的模式应用于冬季奥运,“中国在世界上所有体育项目中都有机会”。迪格尔的预测可能有些大胆,但他的理由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军团在冬奥会的表现。

  《时代》周刊以中国在自由式滑雪的发展为例,指出中国已经把成功的奥运策略应用到冬季奥运中。该刊称,为了在国际体育竞赛上争取荣誉,中国为赢得金牌设计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首先,他们挑选一些相对新的或者其他国家很少投资的项目,然后挑选一些为完成奥林匹克运动会任务不惜一切代价的选手,进行速成训练。

  女子自由式滑雪就是这样一个合适之极的项目。与花样滑冰或者高山速滑等传统的令人注目的项目不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知名度低,投资少,它直到1992年才成为奥运会项目,所以,竞争也不像在其他传统项目那么激烈。而且中国本来就有许多天赋优异的技巧、体操和潜水运动员,他们都有条件转行成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今年都灵冬奥会,中国其他两位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参赛者郭心心和徐囡囡,也像李妮娜一样,都曾是技巧运动员。

  《时代》周刊感叹,中国国家级的首个自由式滑雪队创立于1996年,建队不到10年,但是,如今这支被称为“中国女子空军”的中国选手已经可以与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选手一争高下。

  中国运动员自信的一面

  引人瞩目的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于北京时间2月14日结束。中国年轻选手张丹/张昊在挑战四周抛跳失误、张丹受伤的情况下,凭借坚韧的毅力重返赛场,以189.74分为中国队拼得一枚宝贵的双人滑银牌,取得了中国在奥运会花样滑冰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名将申雪/赵宏博以186.91分获得铜牌,庞清/佟健以微弱劣势获得第四名。

  尽管中国队没有得到这个项目的金牌,但法新社说,“要看到,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前五名中有三对中国选手。”

  法新社还跟踪报道了双人花样滑冰决赛前后中国队的表现。它在报道中说,尽管俄罗斯头号组合托特米安尼娜/马列宁获冠军,但是张丹/张昊赢得了欢呼。虽然俄罗斯选手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并不赞同花样滑冰过于追求难度的做法,但中国人挑战极限的勇气显然得到了场上观众的认可和赞赏。在随后去当地

医院看伤的路上,张丹和张昊突然发现他们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路人都围上来寻求签名。

  与花样滑冰相比,参加冬奥会的中国跳台滑雪队恐怕是真正的“名不见经传”。“我们是2年前开始这个项目的,第一个目标是进入前50名,然后在决赛中争取进入前30名”,该队教练、奥地利人亨兹·科赫告诉美联社。这支队伍很多时间都是在奥地利训练。

  尽管在随后的决赛中中国队表现差强人意,但美联社报道说,“他们的目标是2010年的温哥华(下届冬奥会举办地),到那时他们希望进入前15或前10名。”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