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为温总理的平民教育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6:13 华商网-华商报

  ■燕农

  3月14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政府基于什么考虑对教育下这么大决心的提问时说: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
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按照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的晏阳初先生在上世纪初提出的教育思想,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整个的人”,即要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晏阳初先生开启了蔚为壮观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先河,并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当时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

  当然,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温总理特别强调的“平民教育”概念也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平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温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关键在于人的生产力,而人的生产力的酵母就在于人的知识力。可以说,9亿农民的教育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其次,“平民教育”是教育发展并推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教育费用问题,已经成为平民能否享有受教育权的一个因子。这种情况下,无疑需要教育的平民视觉,通过“两免一补”等政策,保证平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从而把基础教育做大做强,实现人们在社会竞争起点上的公平。

  再有,“平民教育”是增强民族

竞争力的需要。晏阳初先生说:“知识是生存竞争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个人,无论国家,其优胜者,必定是知识超越的;其劣败者,必定是知识低下的。”我国高比重平民的现实,决定着我们在教育发展中必须要有一种平民观念。惟其如此,才能够不断提升民族的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

  我们相信,总理特别强调平民教育问题,将是一个惠及诸多方面的可喜信号。(相关新闻见二版)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