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让外国记者参观航天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7:20 环球时报 | |
《华盛顿邮报》6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向外界展示其秘密太空指挥中心 中国于周三允许外国记者一窥其实施空间计划的中枢,这是北京旨在说服华盛顿准许其参与国际太空项目而发动的一场魅力攻势。 中国希望借此举平息外国对其太空计划的不安,为本国科学家赴美参加航空航天会议赢得更多机会,以及加入国际空间站。华盛顿智库全球安全网的航天分析家查尔斯·维克 这次参观的高潮是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的出场,杨强调,中国希望“和平发展太空事业”。不过,华盛顿反对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不愿与中国分享技术。 《印度教徒报》6月29日文章,原题:太空不再是专属区 乍一看,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不像是见证中国辉煌空间技术实力的地方。但在这一幢幢毫不起眼的白色建筑里面,正在发展的航天工程是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 这里是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所在地,其指挥和控制大厅拥有宽敞空间,可当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理想拍摄场地。大厅内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四块明亮、分隔的屏幕,中间两块显示的是一幅世界地图及发射后的航天器的飞行轨道。另外两块屏幕则是在轨飞船的内部拍摄的场景。这个大厅指挥和控制着所有“神舟”飞船的发射。 中国的太空计划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工程。不过,对太空拥有远大抱负的并不只有中国。紧邻的印度和日本也在积极计划在未来10年进行太空探索。印度将于2008年前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很显然,未来太空探索必定会超出至今在该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有人问美国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在月球上可能会有什么,他开玩笑说:“俄国人。”如今或许要换成这样的回答:“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 英国《独立报》6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为加入空间站发动公关攻势 中国的太空计划似乎重现了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力量在一度势不两立的两大阵营之间搭起桥梁,太空竞赛已成为展现国家实力的过时方式。中国高级科学家强调,中国的航天工程用于和平目的,不是退回到太空竞赛年代。中国将太空计划作为其追赶发达国家的努力的一部分,并希望拥有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相称的现代国家的象征,比如一流的航天工程。 中国用于航天工程的成本相对较低。迄今为止,中国11年的太空计划总支出为12亿英镑,只相当于美国一架航天飞机将一人送入太空的成本。 中国的太空事业是爱国情绪的一种表达载体,在百姓中广受欢迎。此外,中国发展太空事业还有合理的商业和技术原因,比如发展卫星导航系统。▲ (汪析译)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