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谁来接过“桥本接力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16:47 国际先驱导报 | |
【提要】桥本龙太郎去世暴露出日本对华友好事业后继乏人的问题,目前中日关系急需这样的人物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可喜报道 桥本龙太郎年仅68岁就去世了。这虽然不是英年早逝,但仍令人格外痛惜,因为在中日关系方面,像他这样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目前是太少了。 【小题】另一种“非正常状态” 担任首相期间,桥本龙太郎曾于1997年9月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离职以后,桥本逐渐致力于日中友好交流,多次率代表团和友好团体来华访问。 2003年8月,桥本龙太郎来华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纪念活动,受到胡锦涛主席和吴邦国委员长的接见。2006年3月,作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桥本龙太郎与其他6个日中友好团体联袂访华,再次受到胡锦涛主席接见,其活跃程度可见一斑。 回忆桥本龙太郎的对华交往,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前,在日本政界、经济界、文化界等,有一批从事中日友好交流的有识之士。再看看现时的中日政治关系,像桥本这样,在日本政界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又热衷于搞好对华关系的活动家变得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不过,这种状态的出现也是有深刻背景的。 【小题】为何会出现断层? 1972年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之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基本上都被纳入政府间协定的轨道,民间渠道逐渐萎缩、以致消失就是自然而然的归宿了。 曾经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做出了不懈努力的大批“掘井人”大都是所谓的“战中派”,战争结束后,因为认识到对中国罪孽深重,怀有不同程度的赎罪感,他们积极投身于反对敌视新中国、要求实现关系正常化的群众运动之中。这种“人才辈出”的局面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代表人物有前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松村谦三、高崎达之助、前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以及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竹下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相继谢世。 据粗略统计,目前大约80%左右的日本人都是二战后出生的。他们既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受过正确的历史教育。除了平常使用的汉字和各种各样的中国生活用品,他们对中国没有特殊的认识和感受,基于久远的文化渊源的对华亲近感越来越淡薄。 中国的和平发展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失去的十年”间令世人刮目相看,更使部分日本人产生嫉恨之情,以至于把中国视为“威胁”。于是乎,一场“妖魔化中国”的运动开始了,到小泉内阁时期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谁敢提“日中友好”,谁就会被扣上“亲华派”、“媚华派”甚至“卖国贼”的帽子。 这是立志做“正常国家”的日本社会里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无怪一些饱经风霜的老一代日本人认为,日本回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这也造成了日本对华友好事业后继乏人。 【小题】呼唤21世纪“田中角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完全失去了产生对华友好事业的土壤。 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为例,日本国内的形势目前也在发生变化。如今,在政治界、经济界和舆论界,风向在转变,反对小泉立场的人越来越多。 以安倍晋三为首、坚决支持小泉参拜的自民党国会议员只有百余人,占该党国会议员总数的大约1/4,远不及1972年田中内阁实现对华关系正常化时的反对派占1/2的形势严峻。小泉推行“亲美亲台对华强硬”外交路线走进死胡同的形势已是洞若观火。 历史似乎在重演。小泉内阁正面临着1972年佐藤荣作内阁末期的命运。21世纪的“田中角荣内阁”能否出现?中日政治关系能否实现“再正常化”?这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人正在密切关注的焦点。在日本,究竟谁有勇气抓住这个机会,“挺身而出”逆转形势? 其实在日本各界,都有主张中日两国应该搞好关系、进行友好合作的理智派人物,他们也具备从桥本手中接过接力棒的潜质。例如政界,执政的自民党国会议员福田康夫、野田毅、加藤宏(去宝盖加丝字旁)一等,在野的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以及民主党的冈田克也、羽田孜等;经济界,不久前发表《对今后日中关系的建议》的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北城恪太郎、21世纪日中友好委员会日方首席代表小林阳太郎(富士施乐公司董事长)、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新日铁公司董事长)等;文化界,平山郁夫(著名画家,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道去首加十)井乔(诗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 不过,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能否发挥以前那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031)#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