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坑填埋留后患 污染源能否变成“钱袋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2:00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员继英 王之睿

  日前,省人大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郭长军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将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内容的建议》。他认为,哈市垃圾处理存在诸多隐患,建议将生活垃圾资源化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对待,把污染源变成“钱袋子”。9月26日,本报记者与郭长军实地踏查了哈市两个大垃圾场。

  垃圾倒大坑污水渗地下

  在王岗镇和程家岗垃圾场,记者看到这样的惊人景象:

  王岗镇垃圾场建在一处大坑里,从没有被垃圾掩埋处可以看到坑底没做任何防护,垃圾直接倒入坑内。约10万平方米的大坑,近70%已被垃圾填平。

  该垃圾场距离王岗镇居民生活区不足两公里,长长的“水泥路”两侧垃圾成山,气味刺鼻,现场的人都穿着长水靴,由百余人组成的“淘金”大军成为垃圾场的一道风景。没等运送垃圾的车停稳,手拿各种工具的拾荒人便蜂拥而上。

  “60万平方米的洼地,十年间被240万吨垃圾填平。”郭长军在去往程家岗垃圾处理场的路上,又向记者道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已经关闭的程家岗垃圾处理场,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堆满了垃圾,绵延数里。据当地村民讲,虽然垃圾场已经关闭,但仍有人向这里倾倒垃圾。郭长军介绍,程家岗垃圾处理场位于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北侧,负责处理道里区的生活垃圾,此处垃圾场占地面积60.6万平方米,现已填埋生活垃圾约240万吨,且填埋区未经过防渗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006年6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该垃圾场终于关门歇业。然而,240万吨未经任何环保处理的垃圾如同一个庞大的污染源,仍不断地向地下渗透着污染物。

  垃圾处理有“硬伤”

  郭长军在调研时发现,哈市目前垃圾处理主要采用三大技术,即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及堆肥处理,由于这三种方式都缺少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前分类,由此带来一系列难题。近年来,哈市兴建了几处垃圾处理场,却因选址不当或成本过高多数“停摆”。哈市化工路焚烧发电厂需加煤或油助燃,使生产企业无利可图难以发展;向阳卫生填埋场因百姓环保维权不得已而停用;西南瓦盆窑卫生填埋场离红旗农场职工住宅不足500米,有被“叫停”的危险;采取加大运距、远离居民的方式处理垃圾也造成极大的浪费。

  垃圾资源开发可创数亿价值

  郭长军呼吁,展开一场垃圾处理的革命,把污染源变成“钱袋子”。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塑料废品的比例已达7~12%。郭长军算了这样一本账:哈市现日产生活垃圾3500吨,按7%计算,哈市日产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为252吨,北京化工研究院已有成熟技术将其生产为再生塑料颗粒,两吨废塑料可生产1吨再生颗粒,每日可产126吨,每吨市场价5000元,每年再生塑料价值约为2亿元以上。

  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去除电池等有害物经生物发酵可生产为有机肥的基料或营养土用于改良土地,按生活垃圾中含40%有机物计,哈市每天可产营养土1400吨,每年可产50余万吨,全省每年至少300余万吨。

  郭长军建议:市区源头分类是方向。北京市宣武区已开始在市内垃圾转运站进行机械化分类,并即将在全市推广。据试验,废旧塑料和混合物(玻璃、织物、胶类、纸类、木竹等)占垃圾总量的15~20%,但体积占50%左右。实行城内机械化源头分类,分类后废旧塑料直接交给再生塑料加工厂,混合物经再分类回收利用,只有以厨余物为主的垃圾土外运处理,可节省一半运力。建议哈市尽快采用这一方法。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