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医的生存环境不能再透支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10:26 四川新闻网

  这几天,中医又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学者撰文发起的中国应该“告别中医中药”,让西医成为中国医疗惟一“主流”的建议,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居然征集到了上万人的签名支持,以致主管部门专门表态,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言论和做法。

  这样一个建议能掀起如此波澜,可见当前对中医持有异议的势力颇有一些市常不过
,就在国内争论是否告别中医的时候,我们的近邻韩国正打算把韩医(以中医为主要内容),申报为世界遗产。目前韩国和日本把持了90%的中药国际贸易,每年国际贸易额达数百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在争论是否告别中医药,让人痛心。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今天的局面,与我们长年没有足够重视和珍惜这块瑰宝大有关系。

  首先,这些年中医药的声誉被不断透支。在商品社会,信誉是产品立足的根本。而要保证某种产品的信誉,在产销领域施予规范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却没有下足工夫。不但社会上很多江湖骗子以中医为名进行欺骗,不少正规药厂在利益驱动下,居然也利用中医的名号招摇撞骗。如日前曝光的吉林某药厂生产的“养血安神片”标称中药制剂,却添加了西药“艾斯唑伦”。这些非法行为,对中医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此类现象频频出现,折射出有关部门对中医行为的监管还不到位。

  其次,中医的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人们看病都愿意找老医生,因为西医治疗可以标准化,而中医更依赖个人经验的积累。如果说,培养一个合格的西医大夫需要10年时间,那么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至少要20年。但现在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环境,催促着学医者早出、多出理论成果,为专心摸索临床经验的医生留出成长的空间并不多。更有甚者,有些地方重理论而轻技能之风盛行,似乎经验技能不过是雕虫小技。这对靠经验和技能从业的中医大夫,无疑有着更大的冲击。踏踏实实坐下来积累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中医西医化倾向严重,中医的整体治疗水平下降,其声誉也必然受到影响。

  第三,中医缺乏必要的自信。中医已经存在发展了上千年,对中国人健康的作用,有很多确凿的历史明证。但现在一些人苦心寻求西医理论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可是建立在东方辩证哲学和经验基础上的中医,在目前状况下,还很难通过建立在实验医学的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来解释(有人曾评价说,这像是用化学理论解释物理问题)。

  结果越解释越混乱,让人感觉中医就像是一门被现代化科学抛弃的旁门左道,总在寻找被现代科学的认可,但总没找到过硬的证据。

  此外,中医还缺乏一个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体系,加大了部分群体对中医的不信任。在西医的诊断体系中有绝症,比如癌症,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那么人们大都能接受患者会死亡的结局。可是中医体系却没有这样明确的绝症诊断,很多时候中医给人包治百病的印象。很多癌症患者在中医体系里可能被诊断为“痰”疾,并似乎是可治的,如此,很难让人接受“痰”疾患者的死亡。

  所以,很多癌症患者在西医治疗中掉光了头发,耗尽了全身的能量,但很多人认为这是“合理”的治疗,但假若只是吃中药病故了,却常给人被中医耽误了的印象。

  从另一个角度说,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中药,也是一件“好事”,他至少可以警醒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老祖宗留下的国粹,为我们今天的卫生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