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2:35 新华网

  12月2日上午8:30,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赴高校系列讲座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由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作题为"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的讲座。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图为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新华网 袁喆 摄)

  周树春:转型社会的社会控制机制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换过程中。所有制、利益诉求、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引起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相互摩擦和激荡,异常活跃。在这种舆论传播环境下,社会结构转型推进,社会问题容易在更大的时空区间内发生。当前中国社会的活跃程度,包括社会意识的活跃程度,超过绝大多数国家。这样的转型期,社会舆论和信息传播的"控制"带有复杂性和紧迫性。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直播视频实录 文字实录图片直播直播摘要 背景资料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

  1958年生,男,辽宁沈阳人,高级记者,中共党员。

  1976年到辽宁盘锦插队,1980年至1986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获英国语言文学、国际新闻"双学士"学位。

  1986年到新华社工作,任《了望》周刊编辑、中国特稿社记者。

  1987年至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进修。

  1988年至1998年历任新华社对外部中央外事新闻采编室记者、副主任、主任,对外部副主任。

  1998年至1999年任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

  1999年至今任新华社参编部主任、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2002年兼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12 月至今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任参编部主任、参考消息总编辑、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译协副会长,曾任中国记协理事、中直青联副主席)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舆论导向问题是现代化理论问题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

  能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舆论导向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取决于是不是真懂、真信、真通。是不是真信取决于是不是真懂和真通。显然我们不是把舆论导向简单的理解为听话、听打招呼,机械的、被动的保持一致,我们讲的是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舆论导向。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图为新华网网络直播车开赴现场进行报道。(新华网 袁喆 摄)

  [直播视频 文字图片摘要背景]

  比如我现在提出舆论导向问题,大家脑子里会有些什么疑问?任何讨论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关于舆论导向我们有什么疑问?假如我现在向大家提问,大家会提出什么问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概括起来还是我们学习新闻的What,Why,How。

  舆论导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需要有舆论导向,为什么进行舆论导向。我理解,如果真正明白了这个问题的话,是什么,怎么办,就比较好理解了,甚至可以说迎刃而解了。第二个问题更带有根本性。

  可能的答案,如果现在提问,大家会给我提供什么样的答案?为什么要进行舆论导向?为什么有舆论导向?为什么需要有舆论导向?大家可能说我们是中国的新闻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舆论导向是党性原则,我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是这样教的。这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我想这还不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可以继续追问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舆论导向?

  肯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大家有不同的思路。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在这儿共同探讨,作为一种尝试,今天大家在一起讨论。还可以有什么思路、角度、框架,我是这样想的,从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舆论导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就是跳出导向来看导向,工夫在诗外。我们今天试试看,诗外是什么角度。我们今天是不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第一,导向问题不仅仅是新闻学、传播学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问题,实际上更是现代化理论问题,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考察这个问题,可能才有更为透彻的理解。第二,也可以说,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角度来加以认识和理解。详细内容>>>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六个“两个”概括 勾画世界大势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周树春]关于"历史方位",着眼点就在于加深对当前战略机遇期的认识。

  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必须是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今天的世界大势仍然是一个世纪的断层面,所以有这样一种概括: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有六个"两个"的概括,几笔勾画出一个世界大势:

  看过去。"两个两大",就是20世纪发生了什么。

  "两大灾难"。两个大战实际上是三场战争,两场真正的热战,一场冷战。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两次大战都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世界上基本上消灭了殖民主义体系,殖民地国家基本上没有了。

  "两大事变",第一次是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15年前的12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诞生74年后解体。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的现实停止存在。

  我读过英国历史学家ERIC.HOBSBAEN写的一本书《极端的时代》,书上前面写了一段名人对20世纪的评价。例如,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这样说:如果让我对20世纪做一个总结,那我说,这个世纪激起过人类所曾经产生过的最伟大的希望,但最终毁灭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到目前为止,这是我看到关于20世纪最精辟的概括或其中之一。我想所谓的希望、幻想、理想及其毁灭,可能都出不了这"两个两大"。

  20世纪给当今世界历史留下最丰富的遗产,都形象地凝聚在这"两个两大"中了。当今世界,也是从这"两个两大"来的,当今的世界大厦的逻辑建筑结构,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看现在,两大主题,两大阵营。

  第一,"两大主题",是一个时代特征问题就是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平"进一步显示为时代的主题,但作为问题已不主要表现为东西问题,实际不是与南北问题在同一水平上的全球"问题"。同时,南北问题则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性问题。"发展",成为所有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后发展"国家的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成为新时代国际竞争的主要标准。

  第二,"两大阵营"--说的是世界划分。应该说,从历史到现在可能到未来,世界都不可避免是依照某种分界来进行划分的。"冷战"很明显,东西方两个阵营、两个世界。后来世界力量有所分化改组,毛主席在70年代中期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

  今天,世界怎么划分?东西之分模糊了。西方还在,相对于现在的西方,原来意义的东方没有了。没有出现十分科学并且被普遍认同的划分。南北仍可以作为一种划分。现在世界上很多问题,背后的核心和实质都是南北问题,包括新的国际恐怖主义。

  作为美国和西方新世界秩序观的基础,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世界划分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这也是世纪之交比较盛行的,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把世界划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文明世界,一个是非文明世界。我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理论肯定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琢磨的一点就是其中触及到了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西方,特别是美国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大的隐患、大的威胁。

  比如国际恐怖主义,我引用一句话,克林顿说过,什么是恐怖主义?就是把绝望变成仇恨。这话不完全正确,但是对我们理解问题有启示。所谓绝望是发展的失败和挫折导致的绝望。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有很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美国人看问题容易简单一些,看不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反复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也强调,要标本兼治,特别是要治本。

  看未来,"两大趋势"、"两大选择"。

  "两大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两大趋势"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

  关于世界多极化--冷战结束,二战后延续几十年的两极对立体制,就是两极格局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什么格局呢?对中国的意义:邓小平说过,中国"怎么也算一极"。近代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可能成为一极。我们常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崛起。我想,是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

  "两大选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资本主义社会肯定不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是一个人被严重异化的社会,被资本异化。如果说,最理想的人类社会就是今天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了,那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就太黯淡了。第二,事实上,社会主义的价值一直在对资本主义发生深刻的影响。很多西方思想家指出,世界越是全球化,越发现马克思作为人类发展预言家的伟大。

  目前,世界上社会主义者的一个共识是,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自我扬弃"确实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也在客观上造成一些新的社会因素的不断增长。我看过这样一个材料,就是《希腊学者谈全球化向社会主义过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全球化是什么呢?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助产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不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两条道路,这里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去阐述。比如中国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和道路之间是由哪条道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这样一个选择斗争的过程。详细内容>>>

  [1] [2] [3] [4]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