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2:35 新华网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的动向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12月2日上午8:30,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赴高校系列讲座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由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作题为“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的讲座。图为讲座现场。(新华网 袁喆 摄)

  [周树春]关于大国动向,世界格局是主要战略力量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主要国家在干什么?想干什么?在往哪里走?尼克松讲过,世界上存在五大力量,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和中国。现在看世界动向还是看这五大力量。美国什么动向,战略调整和再调整,背景是9·11,划时代意义的,很多分析家讲过,是分水岭。

  美国:"战略调整"和"再调整"

  中国角度看美国的战略调整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和影响,美国总的战略目标是不会变的,防止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出现具有挑战能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但是美国的安全观有所变化,就是对美国的"现实威胁",什么是美国最现实的威胁?在这个判断上有一点变化。

  9·11之后战略调整的特点可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将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确立为国家安全首要任务。第二,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关系保持和平。第三,促进全球自由市场与贸易,传播美国价值观,当然还有所谓民主、自由。

  建立以美国价值观为普世价值观、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是美国统治阶层一贯追求的理想。冷战结束给美国提供了一超的实力地位,但是伊拉克战争的经历,美国人的经验教训是复杂的。世界形势的发展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上,伊拉克反而证明美国无法为所欲为。美国内部在总结教训,一种结论是,这场战争打错了,认为整合中东的战略可能要继续,但冒然发动战争大有教训可以总结。

  欧洲:围绕的主要倾向,就是"一体化"

  相对单纯一些,这里强调一点,欧盟的发展,欧洲的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发展。欧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可能有更深远的意义。欧盟成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通过联合走一体化道路永久避免大规模战争,在欧洲大陆实现稳定和繁荣,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与实力相当的重要作用。这是欧盟创始者的愿望,也是几代欧洲各国领导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打的,所以它希望永远避免战争,永远和平。好象希拉克或者其他领导人说过,中国很幸运,2000多年前就有一个秦始皇,就统一了中国,现在欧洲在做中国2000年前做的事情。一体化有助于和平,有助于发展,它统一一体化,虽然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可能是超国家的形式,但可能是和平很重要的一个保证。

  俄罗斯:是否"重新崛起"

  这是我们看俄罗斯的主要观察点,看俄罗斯就看它是不是重新崛起。1994年确立了以"恢复大国地位,确保势力范围,谋求利益均衡"目标的战略,这是叶利钦1994年国情咨文中提出的,主题是"恢复强大的俄罗斯"。到了普京时代,对俄罗斯的国际地位进行了重新认识,放弃了叶利钦时代提出的俄罗斯仍是当今世界"重要一极"的思想,提出"俄罗斯目前是衰落的一极"的观点。但一方面放弃短期内不切实际的追求"超级大国"的幻想,另一方面提出坚定奉行"重振大国地位"的国家战略。

  可以看出,几年的国情咨文中一条红线贯穿,就是"俄罗斯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俄罗斯领导人对国家目前的处境有清醒认识,也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普京呼吁俄罗斯人通过历史教训评估今天的危险和面临的任务。所谓教训,普京的概括是,"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只有成为一个强国才能在现有的国界内生存和发展"。这句话很耐人寻味。越是大国越是需要特别强,如果不强,肯定就要出问题。前苏联就是这样。你不强,就不能在现有的国界内生存和发展。

  日本:是否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

  二战后,日本长期奉行所谓"吉田茂路线",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依靠美国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重建经济。特点是放弃靠对外军事扩张、掠夺殖民地以发展经济的旧模式,靠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进行经济扩张来保障自身的发展,并在放下军备负担的条件下,集中国家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争取尽快赶上并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这是日本出现奇迹,成为经济巨人的基本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但日本国内长期存在这样一股逆流,就是企图推翻"东京审判",否认在法律上已经明确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是有罪的侵略战争历史,主要表现在修改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问题上。这两个问题都发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护宪还是修宪的斗争。

  在日本一些人看来,成为政治大国,首先要成为"普通国家",成为"普通国家"的一个标志,就是修改宪法。不过,客观地看,日本走向政治大国至少面临两大障碍:第一,政治、外交等方面缺乏独立自主。第二,不能彻底同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决裂,难以取得各国特别是亚洲邻国的信任。详细内容>>>

  社会转型期舆论导向带有复杂性和紧迫性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周树春]目前,中国现在正经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变革,这是一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整体性的变迁,是一种社会转型。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打破传统社会原有的"和谐"状况,新的秩序没有完成形成和稳定,同时触动原来社会的结构和利益关系,权利和利益进行再分配、再调整。

  社会转型是从对现存"不合理"的批判开始,原有的一些规范体系被打破了,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新的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或者说不够合理,人们缺乏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标准可循。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容易出现无所适从这样一个状况, 极易因为社会失范而引起"规范真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更多行为选择与调适的自由度。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导致解读信息的多元化,造成舆论的复杂性。

  转型社会的社会控制机制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导致社会控制"失调"或"失灵"。加之"外部因素",一方面,开放特别是入世形成的文化渗透和冲击。另一方面,"西化"、"分化",外界舆论的影响,形成更为错综复杂的舆论氛围。总体看,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利益、多种价值观念,引起多样的思想文化相互摩擦和激荡,异常活跃,导致舆论倾向的复杂化。在这种舆论传播环境下,社会结构转型推进,社会问题容易在更大的时空区间内发生。

  结论就是转型期社会舆论和信息传播的"控制"带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当前中国社会的活跃程度,包括社会意识的活跃程度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阶段,中国社会活跃程度超过一般,是高度活跃,高度的选择性、多样性。我们的政府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行为,几乎没有不被大家讨论的,不是在所有国家都是这样的。

  对媒体来讲,还有一个具体情况,舆论导向和市场经济。虽然讲社会效益至上,但现在已经不能离开经济效益讲社会效益,因为,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往往也是社会影响力的表现。

  在一定意义上,发行量、收视率,也是"贴近性"的表现,是受众或群众喜欢不喜欢、买帐不买帐、支持不支持的反映。主旋律电影也要讲票房,当然也能够有票房。市场是把"双刃剑",顺应是对的,但要迎合,就不可避免出现低级趣味、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东西,后果特别是长期性的社会后果,是严重的。不仅是败坏媒体信誉问题,而是讲对社会和民族心理造成严重伤害。这就存在一个怎么看"市场需求"的问题,就是精神产品的特殊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舆论或媒体影响甚至塑造"国民性格"。

  如果片面追求"卖点",就有可能惟利是图,并且可能唯恐天下不乱,就是天天在找"人咬狗"的新闻,这样才有卖点。因此,存在市场环境下"舆论导向"的特殊性问题。再讲一下新闻自由与国家利益。已经讲了,不能随心所欲,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讨论舆论导向,实际上潜在的相对物就是新闻自由的问题,不可能出现绝对自由,不加限制的自由。关于自由怎么看?第一,自由包括新闻自由,是我们矢志不渝致力于追求的理想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自由具有普适价值。《共产党宣言》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详细内容

  [1] [2] [3] [4]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