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12:35 新华网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4)
周树春答学生提问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4)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提问。(新华网 袁喆 摄)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4)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提问。(新华网 袁喆 摄)

  [学生]都市报和人民日报、新华社这样的媒体有什么不同?他们在报道上好像不一样。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比较"冠冕堂皇"一些。

  [周树春]现在中国报纸有1900多份,所有报纸都是党的新闻事业,但是在不同媒体当中,地域上、新闻机构本身定位上是有些不同的。比如人民日报就是党中央机关报,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看问题肯定不完全一样,原则立场都一样,但都市报可能更多地从都市角度看问题,但是国家通讯社、党中央机关报可能更多从整个国家的发展、党的执政需求的角度里看待问题。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同时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你报道世界发生什么事情,中国发生什么事情,要从这个层次看问题,有可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需要跨度更大一些、立点更高一些。当然,毫无疑问,我们也重视"贴近性"。

  总体形象讲,舆论导向是一个三维向度,第一是向前,推动现代化进程和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第二是向上,启迪、鼓舞、积极、健康。第三是向心,团结、稳定、鼓劲、凝聚、和谐、统一。最后结论,舆论导向从根本上来讲强调的是一个什么东西?我觉得强调的是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很多具体的内容,但是归根结底是强调自觉性和责任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你对什么有高度的自觉意识,我们的历史方位,我们的时代内涵,责任感。面对这样一个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方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感、使命感。

  舆论导向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可能一事清醒,不是所有问题都清醒,可能一时清醒,不是永远清醒。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自觉,不断明确。无论怎样自觉和明确,都还不够明确,因为相对于我们认识问题的有限性,我们面对的社会和世界实在太丰富、太活跃,我们面对的现象和问题实在太新鲜、太复杂。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思考自觉清醒明确。

  [学生]新华社一直在提要建世界一流的通讯社,争夺世界话语权。在这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进程?

  [周树春]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最开始是毛主席提出一句话,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把地球管起来什么意思?两方面: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我们都需要了解和知道。二,中国发生什么事情,世界发生什么事情,要有我们的声音。80年代具体提出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应该说目前新华社已经是世界上几大通讯社之一。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初步实现了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

  第二,新华社记者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新闻落地,通讯社发稿子是上天,上天以后还要落地,我们在全世界内有几万用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问题,这要历史的来看。实事求是讲,西方媒体主导和垄断世界新闻信息的传播,这个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西强我弱的局势仍然存在。这和整个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一致的。西方起步早,物质生产、精神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世界的信息传播秩序也是西方主导的,这个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但是需要改变。随着全球化、多极化,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这个局面会逐渐发生变化,而新华通讯社在在这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家通讯社,应该说是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当中唯一的世界性通讯社。

  [学生]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真实性总是相对的,因为他在报道的时候,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请问在报道的时候,怎样才可能尽量的避免以前自己那些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尽可能真实的报道一个事件?

  [周树春]怎么看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我前面讲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真实性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基本判断是什么呢?真实性是孤立的看、局部的看还是整体的看?

  一个结论就是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相统一。有时候这个事件肯定是真实的,确实是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情,但是局部孤立的现象在整体社会发展当中是一个什么意义呢?如果很片面、很集中的做这样一种选择性,就是报道这样一个问题,反复报道这个问题,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个问题,局部是真实的,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有可能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或者人大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前面讲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要把握住世界大势和中国发展总的大趋势的方向。政策意识、形势意识和民情意识,你要代表了这个事物的发展方向,所以要有典型意义。所以局部和整体的真实要统一。

  第二,怎么克服局限性的问题。舆论导向不是机械的说我作为总编辑,我告诉底下的同事说,报这个,报那个,不报这个,不报那个,这个不是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内在的,是一个主心骨。主心骨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三个符合"、政策意识、形势意识、民情意识等。要怎么看待世界?你要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坚持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判断世界,包括国内问题的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很多西方学者有很多灵感,能够一下子特别敏感的抓到一个现象,但是总体来讲,很多学者看问题还是缺乏真正的辩证的看问题,把这个问题看深、看透、看全。核心价值观,你生活在中国,你要知道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最后还有新闻观。总体来讲,你具备一个总体的、真正的、科学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包括新闻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跳出自己看问题的立场和观点,要用一个大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怎么引导。所以就有一个克服局限性的问题。你站在一个角度,这个问题很真实,甚至很紧迫、很重要,但是要站在高一点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枝节问题,还不是一个"大道理"的问题。尽管有道理,但是"小道理"。

  第二,有些外界媒体对中国,包括政治方面报道的不是很好,这个问题非常正常,任何媒体、任何记者都是站在特定的经度、纬度看某一个经度和纬度的问题。看中国也是一样,从正面看中国发生什么事情,从侧面看和反面看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西方媒体也有利益观点的问题,角度和我们不一样。西方新闻确实有"人咬狗"的问题,他有时候要找"人咬狗"的新闻,所以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有的时候外界对中国的报道由于有上面两个原因的动机推动,形成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不相统一的问题。且不说有些局部问题就是不真实的。

  [学生]我看到有关中非论坛的报道,一篇人民网对中非论坛闭幕的报道是非常正规的,哪年哪月哪日第几届中非论坛在哪儿闭幕。凤凰网上的报道,在多少分钟内微笑着握了多少次手。可以说凤凰网上不仅从正面上进行了报道,而且非常具有可读性。如何在政治问题的报道做到准确性、严肃性、可读性相结合?

  [周树春]舆论导向是能动的、创造性的舆论导向,而不是我说你往那儿走。在观念多样化的社会当中,选择也是多元性的,你看新闻可以看报纸,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而且可以上不同的网。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就有一个渠道多样化的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舆论导向本身内在的题中应有之意,你的引导是积极的引导,而不可能存在强加于人的引导,我让你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这是不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受众本身赞成什么、认可不认可、买帐不买账、支持不支持,我相信所有做新闻的工作者,我们的追求就是用可读性这样一种手段来实现舆论导向的一种效果。这两年经常讲有效性和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不吸引人怎么能引导呢?无论报道任何论坛、任何会议和任何其他政治新闻,就是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在吸引人和感染人的过程中去引导,否则你的引导肯定是无效的。当然,我们可能做的还不够,但追求的目标是明确的。

  

[讲座]周树春:舆论导向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内涵(4)

  ·我国新闻界将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用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界热烈响应“三项学习教育”报告团倡议 ·感受榜样的力量

  [1] [2] [3] [4]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