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雷锋”劝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5:59 南方周末

  退休工的英雄梦贫穷人的慈善事

  “活雷锋”劝募

  □本报记者曹筠武

  王少华现在是地道的湘乡老板,湘潭叫花。湘乡人都以为他是老板,经常捐钱捐物,湘潭人都知道他是个叫花子,到处募捐。

  从2002年开始的,他开始用募捐来的钱资助过孤寡老人,贫病家庭和将近40名失学学生。

  一个退休工人,是怎么做慈善的?

  55岁的机电厂退休工人王少华走在湘潭的大街上,不少人都认识他,不停有人跟他打招呼:“老王,又在帮哪个讨钱,讨到了没有?”

  大多数打招呼的人嘴角上扬,眼里隐藏着略带戏谑的笑意。王少华一路哼哼哈哈地敷衍,问的人多了,他就大声说一句,“没讨到,你捐一点嘛,帮助一下穷学生。”周围的人随即哈哈笑着走开。

  其实王少华讨到了钱。2006年11月8日,王少华从湘潭市电力局的大门口走出,怀里揣着刚刚募捐到的500块。“算了一下,加上以前的,基本上够了。”

  从2006年2月份开始,王少华用了9个月时间,“跑了湘潭几十家机关和企业”,为湘潭一中3名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募捐到了将近6000块学费。

  在当地的报纸上,王少华被形容为“活雷锋”、“做慈善的叫化子”、“感动湘潭的人”。有认识他的人说他一共义务抓了30多个扒手,救了5次火,而从2002年开始,他开始用讨来的钱资助孤寡老人、贫病家庭和将近40名失学学生。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1994年为抓窃贼身负重伤的“见义勇为”称号获得者,只是想借此再度出名。

  这个每月拿500元退休工资的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王少华乐于和媒体联系,习惯收集每一篇对自己的报道,但对来自周围的怀疑、嘲弄和挖苦选择性耳聋。

  比如现在,尽管路人拿他开玩笑,王少华却只沉浸在又一次讨钱成功的满意中,“讨到的钱也不少,花的时间也不算太长。”说到这里,他就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笑出声来。

  他怎样做慈善

  “要有耐心。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钱要一家一家地讨。”

  “我现在是应邀讨钱。”王少华总是有些骄傲地表达这个观点,“他们都知道,我讨得到钱。”

  相信王少华“讨得到钱”的人中,包括湘潭市一中校长郭务强。2006年2月,这个湘潭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专门打了个电话给王少华,目的只有一个,请他帮一中的3个贫困学生募捐学费。

  接到电话,王少华有些吃惊,“你堂堂校长还要我一个穷老头帮忙啊?”但郭校长有自己的考虑,“困难户太多啊,学校不好开这个头,开了头以后刹不住车。湘潭谁不知道你王少华助人为乐,只能请你出面帮忙。”

  看了一中出具的贫困证明,又专门去3名学生家中了解了情况,王少华最终接下了这个任务。事实上,这些年来,像郭校长一样找到王少华的人很少被拒绝。王少华解释说,让他不能推辞的理由有两条,“我去看了,学生家里确实困难”,“他们说得也对,我讨得到钱”。

  讨得到钱的基础来源于王少华十多年前挨过的一刀。从2002年开始讨钱,王少华消除募捐对象疑虑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把精心收藏的、刊登他见义勇为事迹的、1994年的报纸拿出来。“我是见义勇为的王少华,我不会骗人!”

  “这招基本上管用。”王少华说,“但是现在我已经不用这招了,大家都知道我,我现在都直接说讨钱的事。”

  这一回,王少华先去找了市武警消防队。他和消防队政委刘野驰算是熟人。2003年6月,王少华偶然发现自家旁边的布匹批发市场内一处电器短路起火,他报火警并参与灭火,因此认识了刘野驰。

  对于给3个学生捐款的事,刘野驰没有立即表态,他叫来了消防队其他领导,表示要开会研究。参与会议的后勤处长先向王少华摆明了态度,“战士都是农村来的,大多数家庭困难,我们本身压力很大啊。”

  “军民鱼水情嘛。”王少华立即回答,“还是请你们帮个忙。政委说研究,你们先研究一下嘛。”他把3个学生的证明材料交给刘野驰,出门再找别的单位。“跑一趟哪里要得到钱,要打持久战!”

  时间一长就会发现,王少华并不能说会道,只是把准备好的道理一遍遍重复,语气中带着卑微的笑意。

  消防队是王少华事先拟定的“重点”之一,也就是指他希望以集体名义捐助较大款项的单位。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在更多的大门里进出,募集“个人捐款”。

  王少华会走进一栋办公楼,一般在最高层,找到这个单位的领导办公室,直接推门进去表明来意。他的募捐登记表记录上,9月25日,在工商局个体户私企协会,办公室干部们爽快地凑了400块钱;可就在同一天,他几乎是被保安从某商场的经理室架了出去。王少华把这归结为“运气”,他承认,大多数时候,他的运气并不好。一般情况下,一天能讨到100块钱就算不错。

  “要有耐心。”王少华说。由于过多的翻阅,王少华家中的《湘潭黄页》像是一堆废纸。募捐对象就是从这里面挑选出来。几年讨钱下来,这里面的很多领导或老板,都成了他的“熟人”。黄页里一些机关、企业或人名的旁边被他标上只有自己才能清楚辨认的注释。

  隔几天王少华就会往消防队跑一趟,“总麻烦他们,我其实也有些不好意思。”

  与此同时,他还在对另一个“重点”进行攻关。他选中了湘潭“晨辉房产公司”。第一天早上7点,他就去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门口等着,总经理知道王少华的大名,没有立即拒绝,表示要办公室先研究一下。于是王少华的“经常性拜访点”又多了一个,“隔天去一趟,不发火就说,发火了就走,过两天再去。”

  10月份,消防队那边有了新的消息,政委刘野驰在王少华又一次“汇报情况”之后,很是感慨,“他是叫化子做慈善啊,值得钦佩。”刘政委说,“一个单位克服困难,总比个人克服困难容易些。”

  “政委这个话有水平。”王少华说,“单位是有困难,但是总比个人强。要是有单位主动搞慈善,也用不着我叫化子出面了。”

  他是这样走上募捐道路的

  “我当时觉得自己有讨钱的能力,说实话这个能力很多人比不上我。”

  对王少华来说,帮助别人的能力几乎是他最重要的能力。他从小学习不好,成绩没怎么受过表扬。15岁当工人,工作上也上不了档次。他获得过的荣誉,都源自学校和工厂几次“学雷锋活动”,还有1994年那一次见义勇为。而他讨钱的经验和技巧,几乎都来自于那次见义勇为之后为自己讨钱的经历。

  1994年王少华帮助邻居抓偷车贼时,被窃贼一刀扎中胸膛,刀尖距离心脏3毫米。把王少华送进医院之后,妻子却只找得出300块钱,远远不够手术费用。“是主治大夫看我可怜,说他担保,让先救人,我才捡回一条命。”

  王少华躺了两个多月,活过来了。出院的时候主治大夫来找他,说一共花了4000多块钱,病人交不出来,医院就要追究医生的责任。大夫说,“当时我救了你一命,现在请你救我一命。”

  王少华所属的机电厂拒绝解决医药费,而妻子的厂子破产,更是拿不出钱。王少华逼不得已,开始为自己讨钱。好在他因为这事被湘潭市政府授予三等功,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听说“见义勇为的事情归政法委管”,他就直接去了长沙,要找省政法委“报销医药费”。

  在来来回回将近两年之后,王少华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默许和保安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办公室门口守到了当时的湖南省政法委书记,拿到了一个批示。

  “只要肯跑,再慢慢想办法,事情就能解决。”王少华说,这是最初的讨钱经历给他的最重要经验。

  2002年,偶然听人说起一个考上湖南师范大学但交不起学费的女生,他第一次产生了为学生讨学费的想法。“我当时觉得自己有讨钱的能力,说实话这个能力很多人比不上我,我就想试一下,帮帮她。”

  王少华回忆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上小学连书包都没有。有一次学校号召学雷锋,有人把一个军用挎包悄悄放到了他课桌里。那几乎是王少华对童年最为美好的回忆,“人在受穷的时候,有人稍微帮一下,就一辈子记得。”

  他当年挨了一刀之后的苦日子也是记忆深刻。“我受伤后不能工作,挣不了钱,有几个月家里真是几天见不到一分钱,我和老婆每天到菜市场拣剩菜叶子吃,太苦了,现在想起来还流泪。所以我见不得别人受苦,我宁愿帮他。”

  王少华说自己现在是地道的湘乡老板,湘潭叫花。湘乡人都以为他是老板,经常捐钱捐物,湘潭人都知道他是个叫花子,到处讨钱。湘乡是湘潭市下辖的一个市,他帮过的好几个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都在湘乡农村。

  王少华毫不讳言从“替人讨钱”中得到的满足感:“把钱交到学生手里,是最高兴的时候了;第二天看报纸,看到自己的照片,又很高兴!”

  这种满足感足以抵消围绕在王少华周围的怀疑与嘲讽,他理直气壮地声称:“我就是需要出名,越出名,才越方便为更多的贫困户讨钱。”

  劝募行动的帮助者

  “找大领导批示,找一般干部捐钱。这比较可行。”

  8月中旬,在王少华第一次上门要钱后近5个月,消防队政委刘野驰去学校见了学生,第二天,消防队通知王少华,队里捐1500元,政委个人捐助200元,钱马上送到学校。

  王少华立即从上衣兜里掏出电话本打电话,他先打给湘潭市某局机关干部庞宏(化名),“庞副局长,消防队捐钱了,”他尽量压住激动的嗓音,“我想请你帮个忙,给派个车,我好带记者去学校搞报道。”然后又拨打了几个熟悉的记者的电话,“有单位捐了很多钱,还有领导出面,来关注一下嘛。我找车来接你们。”

  庞宏算是王少华的“领导朋友”,2002年王少华第一次帮助湖南师大贫困学生冯银娟募集学费,庞宏不仅捐了500块,还主动提出,以后有困难尽管找他帮忙。“我了解他这个人,一贯做好事。”庞宏说,“搞募捐,个人力量确实太弱了,能帮我就帮一些。”

  王少华很快找到了让庞宏帮助的最好形式,那就是要庞宏派车。每逢募捐的关键点,王少华就会到捐助单位表示感谢,或者搞一个小小的款项转交仪式。这种时候,庞宏的配车很有些气势。

  几年实践,王少华已经摸清了劝募的方式,比如,“找大领导批示,找一般干部捐钱。这比较可行。”

  2002年为湖南师大贫困学生募捐时,王少华在市政府大楼里面找到了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副市长主动捐款,还做了批示。王少华拿着批示,几乎一路绿灯的解决了学费。“领导越大,越不容易自己捐钱,因为他不好开这个头。但只要有了批示,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2004年的一次募捐,王少华找到了湘潭市政府办公大楼里一位干部,讲明来意后,对方开始教训王少华:“这些不关你的事,我们有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会。你个人向社会募捐,出了什么事你怎么交待!”

  王少华立即回击,“是要服从组织领导,我做这个事情确实不合适,那今天就请你代表政府把这个事情实际解决一下。”对方不说话。最后让他讨到了100块钱。如今说起来,王少华还会笑出声来,“学习理论很重要啊。”

  王少华还无师自通地总结了一整套“扩大影响”的办法。“困难户太多,一开始报纸也不会感兴趣,但是有了捐款,再有单位领导出面,记者一般会报道。”

  拿着报纸的报道再去讨钱,往往事半功倍。2003年王少华为湘潭县茱配村一个贫病家庭募捐,一位局长看了报纸对另一个单位捐款的报道,立即慷慨解囊,说“我们局不比别的单位落后!”

  在消防队捐款之后,三学生的事情也开始顺利起来。晨辉房产公司很快也捐助了1300块钱。此外,王少华9个月的奔走,还让湘潭十多家单位企业的25个个人总共捐助了2860元。

  “我希望有人帮我”

  “我图的不是钱,家里吃饭的钱够了就行了。有些人就是搞不懂这一点。”

  虽然想成立湖南省义工联盟的消息2005年中就已经通过电视传了出去,但是在湘潭本地,一年半了,王少华依然是光杆司令。

  “我现在最盼望什么?我就想有人来报名,能不能把我的手机号码登出来,13337221097。光我们湘潭,有困难的人就这么多,一个人干,确实越来越累了。”

  想成立个组织,和他募捐中受的委屈多少有些关系。

  王少华曾到湘潭市一个工厂募捐。8楼墙上贴满学习“三个代表”的

心得体会文章。王少华找到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请求捐助。对方却一口回绝,“我不知道什么见义勇为,我只晓得钱进了自家口袋就不要掏给别人。”

  王少华说:“我看你三个代表学习心得写得真好,能不能联系实际做点事情”。对方却勃然大怒,“谁叫你上来的?滚!”王少华也生了气,“你这个态度,还谈什么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保安随即被招来,王少华几乎是被扔出工厂大门。背后还大骂不止,“你就是个骗子,无赖!”

  王少华不做争辩,挤出了门口看热闹的人群。一辆

出租车跟在了王少华背后,司机不停的摁响喇叭。王少华回头说,“我不打车,你找别人吧。”

  司机却对他喊,“我认得你,你是帮人讨钱的,你是好人!”

  王少华立即转身,却一瞬间哭得无法自持。“我当时就觉得,个人太艰难了,要大家一起来做。”王少华说。2005年年中,湘乡市五星中学请王少华为贫困学生募捐,王少华提出要校办主任周亚连跟着一起讨钱。王少华闯进一个正在召开联谊会会场进行募捐,“你们每个人捐一包烟钱,就能帮助贫困学生”。最终王少华和周亚连被指责扰乱会场,轰了出去。

  “太丢丑了,我真的没有你那个毅力。”会场外,周亚连对王少华说。他最终没有继续坚持和王少华一起募捐。

  尽管有时候会生生闷气,但一旦手头募捐的事情有些进展,王少华仍然会喜笑颜开地在家里说个不停,全然不管妻子和女儿是否感兴趣。

客厅桌子上摆着的永远是王少华搜集的各种资料、证明和报道,他绝不厌倦一遍遍地对这些或新或旧的纸张进行整理。

  女儿王荣在湘潭一中当老师,虽然为父亲感到骄傲,也不好当面反对,却实行“非暴力不合作”政策。只要是募捐的事情,王荣都采取“反正不帮忙”的态度。“本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一个人哪里做得过来?”

  妻子刘静稀要求王少华“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休息”,“身体不行了,不要再出去跑了,不要把自己都搭进去”。刘静稀甚至会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委婉地向记者表示,报道最好少做一点,不要鼓动丈夫继续这样干下去。但王少华总是立即打断她,并急切地告诉记者:“不要听她的,该怎么报还是怎么报!”

  街坊间还时有传言,说王少华借募捐挣了钱,刘静稀听了很是难受,“做这个事情费力不讨好啊,趁早不做了吧,好保持晚节。”

  对于这一点王少华倒很是在意。他专门建立了一本募捐档案,近两年每次募捐的每一笔款项他都会一一写明,并请捐款人签名确认。对于质疑声,他回应:“随时可以来查账,可以找捐款人和受资助人调查。”

  但是光凭这一本全由一个人经手的账本,就能证明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这说服力并不大。所以一家最近到来访的电视台干脆从这些票据中随机的抽出一些,去寻找写收据的受益人,下乡验证了一下这些票据的真实性。

  王少华每月退休金500元,妻子所在的工厂破产,几乎发不出工资。在妻子的建议下,王少华退休后在自家楼下搭了一个摊档,卖些拖把笤帚一类的清洁用具。这里还存放了不少的矿泉水瓶和一些旧衣服。矿泉水瓶是王少华平时捡回来的,那些旧衣服,则是周围邻居送给他的,等衣服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送回乡下给需要的人。但是王少华一天到晚忙讨钱,杂货店的生意顾不上,后来他写信给一些领导,说明了情况,请他们到他这里买点东西,好几个领导很支持,一个银行的行长让后勤长期在他这里订清洁用具。不久前这条街道贴出告示,由于旧城改造,他的摊档将被拆除。对此他远没有妻子着急。

  “我图的不是钱,家里吃饭的钱够了就行了。”王少华说,“有些人就是搞不懂这一点。”“搞不懂”,已经是王少华对质疑者最重的“反击”了。

  在晨辉公司为那三个中学生捐款后不久,王少华在一个傍晚偶遇外出散步的总经理,总经理指着王少华对自己的妻子介绍说,“他就是那个做好事的人。”

  王少华说,听了这句话,这半年多真算没白跑。

  ■旁边声音

  父亲其实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王荣(女儿)

  父亲是梁山好汉,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乘车时看见不得扒手,逛街时看见不得摆摊玩花样的骗子,连街上的牛皮癣他都要管,现在进行乞讨助学是一件最安全的活动。

  1994年父亲为抓小偷负伤的时候,我读高二,那天正在家里做作业,听见楼下闹哄哄的,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接着就是报纸、电视台、领导都来了,父亲“见义勇为”成了名人。后来父亲跟我讲,他当时什么遇到小偷就是本能地一追,那些豪言壮语都是人家引导他说的。

  在见义勇为之前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没有任何机会上报纸,除了亲戚朋友,没什么人认识他。我觉得那一次出名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可能激发了他心里面以前埋得很深的东西。他开始帮助孤寡老人,尤其后来募捐资助贫困学生,都是被这一次引发的。

  他其实就是个可爱的老头儿,做这些事情让别人认识他,关注他,体现了他的价值。虽然他身体上非常非常累,但精神上他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

  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帮助别人的事情里面。家里全部交给母亲。开始我们很反对,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只有这样他才快乐,而且确实帮助到了很多人,我现在当老师,他能帮到那么多学生,这一点我也赞成。这其实是个双赢的事情,所以我现在的态度就是:让他去做吧,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遇到过很多人怀疑,嘲弄他。可以理解。现在的社会,愿意帮助人的太少,他就是个另类,正常的就成了不正常。等到什么时候没有人嘲笑他了,说明这个社会愿意互相帮助了,那时也就不需要我父亲再这么劳累了。

  他很辛苦,但是杯水车薪

  ●周学芳(湘潭市梅桥镇民政所所长)

  前段时间我们又找了他,镇里面有两个贫困学生,希望他能帮忙解决学费。他为梅桥镇做了很多事情,我们都信得过他。

  民政为什么要找一个个人帮忙?我们民政手头的资源太少了,能用在慈善上面的更少,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五保户补助之类的,没有其他钱物了。

  农村困难户太多,了解农村困难情况的人太少,愿意帮助的人更少了。王少华能引起社会关注,号召社会救济,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了。

  他做得很辛苦,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和农村的贫困户情况相比,还是杯水车薪。他本身经济条件很一般,还是得去求别人帮忙。我们希望有经济实力有社会地位的人们,多关注底层群众。我们希望王少华能够触动他们。

  慈善会福利会我们也接触,但是他们的情况和我们差不多,掌握的资源少,能做的事情少。有时候给我们捐些衣服,但是农民最需要的还是钱和挣钱的方法。

  听说王少华在筹划义工联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一起做慈善。感觉民间的慈善组织还很少,也没怎么关注到农村地区。应该有相应的组织,能够把全国全社会的信息和资源都进行联系整合,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实际更有效一些。希望王少华的行为能够带动起来。

  对他个人我们是绝对相信的

  ●蒋长湘(湘潭市民政局救济科原科长)

  我还没有听说王少华在成立义工联盟。我们一直把他看做一个热心慈善的个人,如果要成立组织的话,那就必须严格按程序来,申报审批,登记注册,接受严格监管。

  他募捐的时候会找到我们,经过调查我们会给他出具证明。这就相当于政府出面说话了,他去募捐别人更信任。跟他接触好几年了,他没有什么个人私利在里面,对他个人我们是绝对相信的,我们也没有对他特别进行什么管理,政策上法规上好像也找不到相关的规定。

  当然他比较喜欢让媒体报道,喜欢露个面出个风头。我觉得这也是必要的,不出名,社会上不认可不关注,没有人给你捐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民政下属有慈善会。慈善会主要还是响应政府的号召,根据当地的重大情况,做一些全局方面的慈善行为。比如前段时间发大水,慈善会就会募集衣物,分送到各地。而王少华帮助的贫困户,是一些个体的情况。从这方面来说,王少华做的慈善,算是慈善会的一个补充。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曹筠武)

  

“活雷锋”劝募

  12年前,王少华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活雷锋”劝募

  王少华和他资助的湘潭一中三名贫困学生王少华/供图

  

“活雷锋”劝募

  送募集款给湘乡市梅桥镇孤寡老人周桃英王少华/供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