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先“大学”而后“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9:18 南方日报

  大学城:先“大学”而后“城”!

  政协委员指出,各校更应着力于软环境的建设

  本报讯广东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按照大学城建设的本意,大学城可以将原本分散的大学资源进行规模、有序的集中。然而,省政协委员林伟健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资源的不完全共享导致了巨大的浪费,他建议,大学城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形有员有权的管理实体。

  林伟健表示,大学城的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浪费。以广州大学城的集中供冷为例,大学的教学规律决定,不可能所有的实验室、教室同时投入使用,有时,一栋楼仅需开一两间实验室,集中供冷的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图书资料,实验室、工业中心或工程中心等教学设施和基地,仅限于本校范围发挥作用,未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大学城内硬件设施共享尚且不容易实现,而“软件”的共享就更难。由于进驻大学城的各大学特色及层次有明显差异,各高校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层次方面差别很大,给学生互认、课程的互选以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编写带来了难度。此外,在大学城中,学生与教师关系较为疏远,教师难以尽心尽力细致入微去指点学生;学生难以体验到原来学校中的大学精神和传统;校区的增加或分散导致管理难度的加大、办学成本的增加等等诸多现象,也不容忽视。“很多老师看着表来上课,都在担心班车走了,时间到了就要走,怎么与学生深入交流?”

  林伟健强调,大学城的主体部分是“大学”而不是“城”,而大学是由大师、学问和学科为主要内容,由多年积淀的大学精神和传统作为支撑。“进城”各大学校区全是拔地而起的新大楼,而大师的风范、大学的精神的传承未能及时跟上,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是一大欠缺,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完善也是很有影响的。因此,各校之间更要着力于软环境的建设,要用各种隐性的手段和显性的手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因此,应将资源共享的面扩大,如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实验场所的共享、图书资料的共享等等。林伟健认为,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总体协调机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形有员有权的管理实体,以利于高校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理顺大学城中的各种关系,协调好资源共享。

  苗枫静睿中元亚茗

  图:

  大学城内的建筑美轮美奂,但委员认为尚缺乏大学精神和传统的积淀。

  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