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统文化成时尚先锋 国学在中国年轻人中"着陆"(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4:41 中国新闻网
谁是红楼梦中人? 文/优游 一派扰扰攘攘中,世人都以为,这是电视台的又一出“秀”罢了。 太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到这部古装大戏中:宝黛钗三位主角,均由海选产生;复杂的赛制,让已被淘汰的选手一次次“复活”;才艺表演,允许自选动作,于是出现了跳街舞的宝哥哥、穿露脐装的林妹妹、唱流行歌曲的宝姐姐。 粗粗一看,你总以为这是另一个舞台的“超级女声”。巨大而无形的明星制造机,诱惑着几十万青年奋不顾身,他们来自舞蹈学院、电影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甚至高中。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能歌善舞是其共性,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其特征,心比比干多一窍是其看家本领,泪如西子胜三分是其法宝,入住大观园是其共同心愿。 时下盛行的为梦想而搏的手段,这些青年男女不见得比其他赛场上的选手稍逊分毫。但如果只看到以上层面,真真低估了他们——整场比赛下来,总有一样异样的物事贯穿始终,如宝玉般灵犀浮动。 抛却浮华的外衣,真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选手,叫你幽然心会: 清华大学的选手杨冉,论外形算不得出众,但她的比赛宣言,自是与众不同:“在高高低低的舞台上我体味人生,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杨舒婷,在复赛时被“待定”,“待定”即有淘汰的危险。她长裙窄袖、高声吟哦一曲《胡笳十八拍》,意境苍凉,让人仿佛梦回汉唐塞外,从而成功晋级。 湖南大学播音系的刘卓,非表演专业出身,为演好宝玉,他在大观园里日日夜夜手持一卷《红楼梦》,苦读不辍…… “带系双生苦,玉凝两靥愁,张灯结彩处,选秀是红楼”。张萱,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系学生,在一首藏头诗里巧妙地嵌入自己的名字。自幼好读红楼,最爱是探春,自认为“少有人比我更懂得她,更心疼她。红楼粉雕三千,我只取一幅轴卷。爱探春的风骨,爱探春的沉着,爱探春的热情,爱探春血液里浸染的贵族之气。” 她最爱逛水木清华BBS的“红楼梦”版。看见选秀的启事,毫不犹豫地报名,旁人问理由,她“哈”地笑出声来:“参加与自己喜爱的作品相关的活动,需要理由吗?”仿佛一个梦,一个相伴多年的梦,“今天忽然活灵活现地闪动在我眼前了。”为了这个活动,她专门拍了一组照片。恬静脱俗的外表,文静的气质,都叫评委动容。她把为“红楼梦”写的词,捧给评委看:“梦是天涯,一梦是黄昏,黄昏水中影,谁知问几分,一梦常思量,一梦苦争春,愿化镜中蝶,夜夜枕边吟!”“红楼选秀简直是为你而设的!”评委惊叹。 可张萱终究“美梦未央”,因表演功底不足,她未能进入决赛。 美梦未央的岂止是张萱。心心念念于阆苑仙葩与美玉痴缠的,还有从加拿大赶回的袁新、自幼生长于西班牙的李天纵,还有带着沉重的腿伤顽强起舞的土家族女孩覃安妮:“我放弃了大学来追逐我的梦。” 这个梦,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每一幕场景,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是对300年前生活的复古与重温。 爱红楼,不等于爱国学,但至少是爱国学的一部分。走进这部凝练了中国文化的奇书,实际上是走进了一种悲悯情怀。按一个评委的话来说,“这些选手全都出生在80年代后,这种氛围长大的小孩,需要社会的塑造来弥补家庭塑造的单一。选手的内心有《红楼梦》传递出的那种大悲悯和情怀的塑造,外表接受天下人的挑选,不论成和败,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红楼选秀的那些选手是有福气的。” 87版的电视剧历三年而成,希望今天的《红楼梦》,也能以雕琢美玉的心态,塑造一代大国民。 25岁的民俗学硕士韩国英本科学的是外语,但她觉得那只是一门工具而已。周末,她常去位于北京孔庙的国学启蒙馆授课。她坚信,背诵的东西或许孩子们暂时不能理解,但在血液中静静流淌的传统精髓,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未来……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