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古人折像的广散金帛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14:57 南方周末

  □吴兴人

  初四深夜,月明星稀。刚过12时,窗外突然鞭炮声大作,焰火冲天。此时放鞭炮、焰火者的心情,乃希望早点恭迎财神爷进门。发财致富,人同此心。但是,我又忽生一想:一旦你把财神爷请进了门,真的发了大财,当如何处置你的大笔家产?于是,我想起了折像。

  折像是东汉的一位学者,对《易经》、《老子》颇有研究。他又是一位官家子弟,其先人因有功于东汉,被封为折侯。折像的父亲折国,曾任郁林太守。此公在任官期间,很会敛财,身后遗下一笔可观的家产,计有二亿,家僮八百,是当地的巨富。折像接受了其父的巨额遗产后,一反常人的做法,立即广散金帛,周济亲友。

  有人对折像之举不以为然。曰:“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益增产业,何为坐自殚竭乎?”折像以斗之文的事迹作答:“昔斗之文有言:‘我乃逃祸,非避富也。’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将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谓之不幸。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折像提及的斗之文,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一位大夫。此人以廉洁奉公著称于世。他对楚成王付给他的厚禄甚为不安,在领俸禄的那天,必借口逃避。《国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楚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子文曰:‘夫从政者,以庇人也。人多旷者,而我取富,死无日矣。我逃死,不逃富。’”旷者,荒废之意。斗之文的意思是说,对一位从政的官员来说,应以庇护老百姓为己任,而不妄取厚禄和不义之财。现在,许多人不得温饱,我假如妄取不义之财,那就离死日不远了。他不取楚成王的厚禄,并不是逃富,而是“逃死”。

  《国语》并没有记载楚成王给他的厚禄到底有多“厚”。其实,斗之文做官食禄,并不为过,但是,斗之文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他眼看当时穷苦的百姓太多,估计是楚成王付给他的俸禄太高,他不接受“高薪养廉”的观点,反而认为利用他人之旷而妄取不当之财,“死无日矣”。这说明斗之文不是害怕富裕,而是担心取财太多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就这一点而论,斗之文要比现在许多官人、富人要高明得多。在两千多年前,斗之文这位不很出名的官员,对厚禄有如此充分的警惕,委实是很难得的。

  折像的头脑更是很清醒。他对道家的“盈满之咎”理解得很透辟。他借斗之文的故事来为自己的广散金帛之举作解释,但他比斗之文的行动更合情合理。因为折像之富,还不是来自皇家的俸禄,而是其父所敛。因为财富是不仁所得,来得越容易,必定去得越快,在挥霍的过程中,往往会滋生出许多坏事来。自古以来,子孙从吃祖宗变成浪荡子弟者,可谓是屡见不鲜。折像看到自己“今世将衰”,儿子又不肖,与其让大笔遗产成为制造新的不仁的温床,倒不如趁自己活着时,用这笔金帛来周济亲朋、穷人,散尽为止,以免贻害子孙。折像对于不仁而富的处置是正确的,但我对斗之文的财富观还有一点补充:对仁而富者来说,则不必谈富色变,不必把富与祸划上等号。

  有意思的是,古今中外的富人对这一点,竟然有相同的认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早已表示,他会在去世之前将90%的财产捐献出去。另一富翁巴菲特则已捐出370多亿美元。《财富》杂志曾对巴菲特作过一次专访,发表了《是否应该把全部财富留给孩子》的一文。巴菲特回答《财富》杂志的提问说:“如果给子女留下巨额财产,对他们而言并非是件好事。人们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处

理财富,以避免剥夺孩子们享受成就感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几十万美元的遗产就足够了。”

  先富起来是一件好事。但对先富者来说,读一读古今中外这些富人处置巨大家产的故事,济危扶困,帮助穷人,回报社会,散掉一部分金钱,对于构筑

和谐社会,也是大有好处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